陳哲讓那些沒有拿到武器的被救戰俘在幫忙挖戰壕,並將四輛坦克開進挖好的工事裡當固定的碉堡。
摩托車拉著的鐵碉堡被卸下,他們被士兵分成兩部分,兩個鐵碉堡被迅速安放的江邊剛挖好的戰壕上。
日軍在江邊僅僅留下了上百具屍體,這顯然意味著大部分日軍已經進城去燒殺搶掠了,江邊的部隊數量相對較少。
放眼望去,隻見三條鐵殼船破浪前行,其後各自牽引著三條木船,分三路往江邊駛來。
機帆船拖著五條橡皮艇,在後麵跟著。
最後,登陸艇拖拽著魚雷艇緩緩跟在最後。
在寬闊的江麵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緩緩地向著岸邊駛來。
一艘接一艘的船隻逐漸靠近,仿佛是一群歸巢的鳥兒,整齊而有序。
當船隻抵達岸邊時,船上的特務連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熟練地放下跳板,跳板與岸邊的地麵緊密連接,形成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早已在岸邊排好隊的難民和傷員,在戰士們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踏上跳板,登上船隻。
陳哲站在岸邊,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船上的特務連士兵們。
他的臉上透露出一種嚴肅和凝重,因為他知道這次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這時,秦明從船上走下來,快步走到陳哲麵前。
他向陳哲彙報了船隻的情況:“報告團長,船隻油料充足,中途不需要加油。鐵炮艇能裝200人,鐵2號和鐵3號兩條船每條船每次可以裝載500人,剩下的9條木船每條能夠裝載250人,機帆船可以裝載300人,登陸艇則能裝載250人。此外,我們還拖著一些橡皮艇,一次總共能夠運送3800人。”
陳哲聽後,眉頭微皺,他深知時間的緊迫。他毫不猶豫地對秦明說道:“時間非常緊迫,每一秒都至關重要。你們要抓緊時間裝人,不能有絲毫拖延。”
秦明領命後,立刻轉身回到船上。
他心中明白,必須儘快將這些人安全地送過江去,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陳哲果斷地做出安排,他指揮著就近的警衛營士兵組織好上船的隊伍,他要確保每一艘船都能儘快裝滿人員。
裝滿人的船則立即起航,毫不耽擱地返回對岸。
他讓船隊先跑一趟,儘可能多地運送人員。
此時的陳哲看著停在江邊的魚雷艇,心中焦慮萬分。
他明白,魚雷艇雖然已經被拖到了江邊,但如果沒有懂得駕駛的人,它就隻是一堆廢鐵而已。
於是,陳哲讓警衛營的士兵在剛剛救下的那些俘虜中四處打聽,詢問是否有人會開魚雷艇。
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不放過任何一個人。
然而,經過一番仔細的詢問,他卻失望地發現,這些俘虜中竟然沒有一個人具備這樣的技能。
李開來和楊永信率領著兩幫人緩緩歸來,他們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後麵的人群密密麻麻。
李開來走到陳哲麵前,聲音略微低沉地說道:“我們成功地消滅了兩隊正準備槍殺俘虜的日軍,並且解救了上萬名軍民回來。不過,其他地方的俘虜已經不用救了,因為遠處的江邊到處都是屍體。”
陳哲聽後,心情沉重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日軍的獸性,也明白那些無辜生命的逝去是多麼令人痛心,能救回這些已經不錯了。
然而,他並沒有太多時間去感傷,因為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去處理。
陳哲深吸一口氣,振作精神,對李開來和楊永信說道:“很好,你們做得非常出色。現在,我們需要組織好這些人,按照登船順序安排好,每次3800人。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登上船,不要出現混亂,沒有輪到的人帶一邊去蹲著,以防日軍的飛機。”
李開來和楊永信領命而去,開始忙碌地組織起新來的這幫投降後受儘折磨的敗兵。
陳哲看著他們有條不紊地安排解救下來的國軍敗兵,心中稍感安慰。
然而,他內心的焦慮並未完全減輕,因為他仍然沒有找到會開魚雷艇的人。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陳哲的眉頭越皺越緊。
他不停地在人群中搜索,希望能發現那個能夠駕駛魚雷艇的關鍵人物。
可是,始終沒有看到符合條件的人出現。
就在陳哲感到有些絕望的時候,突然,三名年輕的軍人從敗兵中擠出來,他們走到了他的麵前。
這三人看上去有些怯生生的,似乎對陳哲還有些敬畏。
但他們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這讓陳哲不禁對他們產生了一絲好奇。
其中一人鼓起勇氣說道:“長官,我們是鎮江電雷艇學院的學員,魚雷艇我們會駕駛。”
陳哲聞言,眼睛猛地一亮,仿佛看到了一線曙光。
他立刻決定讓這三名年輕人在岸邊等待,準備隨時執行重要任務。
陳哲麵色凝重地對他們三人說道:“日軍的‘海風’號驅逐艦正率領著幾條炮艦在長江裡遊弋,這對我們的船隊構成了嚴重威脅。我希望你們能夠勇敢地駕駛這條魚雷艇,前去將‘海風’號驅逐艦擊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人對視一眼,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同意。
其中一人激動地說道:“我們之前差點就命喪日軍之手,如今終於有機會再次與他們一決高下,我們必定全力以赴,定要擊沉那可惡的日艦‘海風’號!”
陳哲見狀,心中稍安,他接著說道:“很好!那你們趕緊熟悉一下魚雷艇的操作,艇上還有兩顆白頭魚雷。另外,我會再給你們安排五個人上船,以增強你們的戰鬥力。等你們準備就緒後,就立刻將魚雷艇開到江中等候,日軍艦隊應該很快就會過來。”
三人領命後,迅速登上魚雷艇,開始仔細檢查和熟悉艇上的各種設備和武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短短20分鐘轉瞬即逝。
就在這時,對岸的船隊如預期般再次抵達了江邊。
一些沒有武器的人員被有條不紊地安排上船。
趙月玲等一眾女學生被引導登上了登陸艇,她們的身影在艇上顯得格外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