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老林他們之後,陳哲立刻下令讓部隊將糧食分發下去。
這些糧食不僅要供應給士兵們,還要分給那些逃難而來的人們。
陳哲深知這些難民們的困境,他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無以為繼。
因此,他決定給每個人都發放一些糧食,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隨著糧食的分發,一部分逃難的人選擇了離開,繼續他們的逃亡之旅。
然而,還有一部分人卻緊緊跟隨隊伍,不願離去。
陳哲注意到了這一情況,但他並沒有強行驅趕這些人。
相反,他決定給每個人再發放兩斤糧食,以表達對他們的善意和關懷。
令人欣慰的是,儘管糧食有限,但並沒有人爭搶,大家都秩序井然地領取著自己的那份。
陳哲看著這些難民,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他決定將這些人組織起來,讓他們成為一支半軍事組織。
於是,他站在人群中央,高聲說道:“你們是想加入我們嗎?如果是的話,我可以留下你們。不過,留下的人都需要配上槍支,學習打仗。當然,我不會讓你們像士兵一樣去衝殺,但你們需要輔助我們作戰,照顧傷員。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後,你們還要負責生產,為我們提供必要的物資支持。這是一支半軍事組織,你們願意加入嗎?”
陳哲的話語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陣騷動,但很快就安靜下來。他觀察著眾人的反應,發現沒有人提出異議。
於是,他接著說道:“現在,如果有人願意離開,我可以給每人發放兩個大洋,讓你們有足夠的錢去逃命。”
說完,陳哲靜靜地等待著人們的選擇。
就在這時,難民群中開始傳來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仿佛是對陳哲決定的質疑和討論。
然而,陳哲並沒有因此改變主意,他心裡其實並不願意將這些人趕走。
畢竟,這些留下來的人都能夠跟得上軍隊的行軍步伐,這對於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和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一番思考,陳哲決定讓這些人自己考慮一下去留問題。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他們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最終,在陳哲的提議下,隊伍裡又有大約400多人選擇了離開。
這些人大多是拖家帶口的,他們可能覺得繼續跟隨隊伍前行會麵臨更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
陳哲遵守了自己的承諾,給每個離開的人發放了2個大洋,以幫助他們度過接下來的生活。
同時,他也坦誠地告訴這些人,徐州肯定是不能去了,希望他們能夠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安頓下來。
人群漸漸散去,陳哲開始著手對剩下的人進行編組。
他在這些人中挑選了一些年輕力壯、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擔任隊長,並將每100人編成一個小隊。
這樣一來,整個隊伍的管理和指揮就會更加有序和高效。
陳哲還特意叮囑這些隊長,如果有隊員想要離開隊伍,不要強行阻攔,但是一定要讓他們跟隊長說一聲,表明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