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團帶著兩部電台出發去鳳陽、蚌埠兩個地方打遊擊,獨立團被他賣掉的步槍要去日本人那搶回來,上峰是不會給他補充的。
第二天,陳哲把新調來的兩個連集合了起來,這兩個連的連長是上峰新任命的,原來的兩個連長作戰不力被撤換了,
他看著這兩個連的士兵眼神中透露出審視與期待。“從今天起,你們就是269的一員,269旅是什麼樣的隊伍?是能打硬仗、惡仗的隊伍!”陳哲提高音量,聲如洪鐘。
那兩個新連長,一個叫章節餘,是高炮連連長,一個叫王偉強,是工兵連連長,他們筆挺地站著,眼神堅定。
“接下來的日子,高炮連要去火車站附近建立高炮陣地,工兵連要收集一些鐵軌和枕木,以修複被炸毀的鐵路!”陳哲目光掃視眾人,“這可不是容易的事兒,小鬼子的飛機不時就會來搞破壞、鐵路經常被炸,但咱們也不是吃素的!”士兵們聽後,士氣大振,紛紛摩拳擦掌。
新來的高炮連可謂是裝備精良,他們不僅帶來了兩門蘇羅通20毫米高射炮,還加上了269旅原本就有的那門20毫米機關炮,如此一來,269旅現在便擁有了足足三門20毫米高射炮!
此外,江裡打撈起了兩門瑞典進口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也分給了高射炮連,這無疑進一步增強了旅裡的防空火力。
不僅如此,他將原本的3挺高射機槍中的兩挺輕機槍進行了替換,並重新焊接了雙聯裝機槍。
這一巧妙的改動,使得高射炮連一下子擁有了3挺雙聯裝高射機槍,大大提升了其防空能力。
為了更好地組織和運用這些強大的防空武器,陳哲對高射炮連進行了精心的編排。
他將其分成了三個排,每個排都有著明確的任務和裝備。
其中,一個排裝備了兩門75毫米高射炮,成為了75高射炮排;另一個排則裝備了三門20毫米機關炮,組成了20毫米機關炮排;最後一個排則配備了3挺雙聯裝馬克沁重機槍,成為了高射機槍排。
為了確保這些裝備能夠快速靈活地部署和轉移,陳哲還特意為高射炮連配備了4輛卡車,使得整個連隊的機動性和作戰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工兵連分到了20輛馬車,這使得他們不僅具備了一定的機動能力,還擁有了相當可觀的裝載能力。
這些馬車可以用來運輸修路建橋的工具和材料,大大提高了工兵連的作戰效率。
與此同時,炮營卻遭遇了一些損失。
他們原本擁有的7輛卡車,被分走了4輛,還有1輛道奇卡車被用來改裝裝甲車,隻剩下2輛卡車來拉炮和彈藥。
這無疑給炮營的行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而那輛道奇卡車則有了一個全新的使命,它將被改裝成一輛裝甲車。
在淞滬戰場上帶回來的兩座鐵碉堡和雙聯裝機槍,成為了這輛裝甲車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碉堡被巧妙地切開,一部分被用於加固車頭,增強其防護能力;另一部分則被用來加固車廂,確保車輛有一定的防禦力。
此外,原先“史可法”號魚雷艇上的那挺20毫米機關炮也被特務連帶了回來。
鐵殼船上裝載的三座坦克炮塔在特務連決定出售船隻時,被小心翼翼地拆卸下來,並曆經波折一路帶回了徐州。
那挺魚雷艇上拆下20毫米機關炮被巧妙地安裝在了裝甲車的副駕駛位置。
為了給這挺機關炮騰出空間,原本的駕駛室被拆除,焊接上裝甲,人員需要從車輛後方上車,然後分彆進入駕駛員位置和20毫米機關炮的操作位置。
這挺20毫米機關炮安裝在副駕駛位置,它隻能向前方射擊,射擊角度被限製在60度範圍內。
這樣的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其射擊範圍,但也使得它在正前方的火力輸出異常強大。
不僅如此,鐵碉堡上原本的兩挺沒有腳架的機槍也沒有被浪費。
它們被裝在機槍護盾上,並巧妙地安裝在車廂的兩側,為這輛裝甲車提供了額外的火力支援。
而雙聯裝機槍座則被放置在正中間的位置,具備360度旋轉的能力,成為了整輛裝甲車的主要火力輸出點。
然而,這輛裝甲車並非完美無缺。
由於鋼板不多,車廂的高度並不高,人坐在車內時相對安全,但若站立起來,就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
此外,駕駛室和副駕駛位置的20毫米機關炮射手都沒有車頂的保護,這意味著他們在麵對來自上方的攻擊時會相當脆弱。
總的來說,這輛經過改裝的裝甲車在防禦方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能夠抵禦來自正前方和左右兩側射來的子彈。
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輛具有相當戰鬥力的裝甲車輛,在特定的戰鬥場景中,其強大的火力無疑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經過這次改裝,裝甲車的內部空間得到了優化,需要5名乘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