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率領著先頭部隊,乘坐一段路的火車後,在中途下車。
這次出征,269旅隻攜帶了少量的重武器,包括裝甲車、兩輛坦克和多管發射器,而其他重型武器則都留在了後方。
在陳哲出發之前,他通過電報與獨立團和特務連取得了聯係,並下達了命令,要求他們控製淮河上的橋梁,並征集民船,以便在下一步的台兒莊大戰結束後,接應部隊順利撤出徐州戰場。
乘坐火車的先頭部隊由坦克營、警衛排和偵察連組成。
其他3個團則選擇徒步行軍,與先頭部隊在距離滕縣50裡外棗莊會合。
由於電台數量充足,269旅的通訊非常順暢,各部隊之間能夠及時傳遞信息。
偵察連在到達棗莊後就和大部隊脫離,他們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任務。
偵察連需要在棗莊接應部隊撤退,並組織煤礦工人,組建敵後武裝。
先頭部隊和大部隊會合後,他們迅速隱蔽起來,稍作休息,連夜進行突襲行動。
警衛排則被派遣出去,執行偵查敵情的任務。
經過一番偵察,他們發現距離最近的一支日軍部隊大約有兩個中隊的規模。
這兩個日軍中隊在藤縣外圍10裡處攔截國軍的增援部隊。
夜幕降臨,黑暗逐漸籠罩大地,但在天黑之前,陳哲率領著坦克營的士兵,身著日軍軍服,在坦克和裝甲車的引領下,悄然向日軍方向疾馳而去。
夜色漸濃,加上坦克發出的轟鳴聲,這一切讓日軍誤以為是自己的部隊在進行調動。
他們的營地中閃爍著微弱的火光,透過望遠鏡,陳哲可以清晰地看到日軍正在營地內休息,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
陳哲迅速而果斷地指揮著部隊,他在營地周圍快速放下了三具多管發射器,並下達命令:一旦多管發射器發射完畢,坦克立即發動攻擊,一個營的士兵緊跟其後。
同時,他們將發射照明彈,以照亮戰場,最大限度地發揮衝鋒槍和手榴彈的威力,迅速消滅日軍。
隨著陳哲的一聲令下,三具多管發射器同時發出怒吼,密集的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徑直朝著日軍營地飛去。
刹那間,日軍營地被爆炸和火光所淹沒,一片混亂。
瞬間,日軍營地內火光衝天,爆炸聲震耳欲聾,許多日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炸上了天。
多管發射器的轟鳴聲剛剛停歇,坦克便如一頭被激怒的鋼鐵巨獸一般,猛然咆哮著向前衝去。
它那厚重的履帶在地麵上掀起一片塵土,氣勢洶洶地直撲日軍營地。
與此同時,穿著日軍衣服的坦克營士兵跟著坦克發起猛烈攻擊,他們在照明彈的慘白光芒下,宛如猛虎下山,端著衝鋒槍,如疾風驟雨般衝向日軍。
日軍完全沒有預料到會遭到如此突然的襲擊,他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
許多士兵還在睡夢中,就被槍炮聲和喊殺聲驚醒,驚慌失措地四處尋找武器,試圖進行抵抗。
然而,麵對坦克營如此猛烈的攻擊,日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衝鋒槍的密集掃射和手榴彈的接連爆炸,讓日軍的營地陷入一片混亂。
日軍士兵在槍林彈雨中慘叫著倒下,鮮血染紅了地麵。
戰鬥異常激烈,雙方都在拚死廝殺。
但坦克營的士兵們展現出了出色的戰術素養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他們相互配合,緊密協作,逐漸占據了上風。
坦克上的機槍噴射著火舌,57毫米坦克炮轟擊著人多的地方。
在後方指揮戰鬥的陳哲冷靜地觀察著戰場局勢,他不斷調整戰術,指揮士兵們靈活機動地攻擊日軍的薄弱環節,擴大戰果。
經過一番激戰,日軍的防線終於被徹底突破。
這兩個中隊的日軍幾乎被全殲,隻有少數殘兵狼狽逃竄。
坦克營以極小的代價,成功地完成了這次突襲任務。
陳哲站在陣地上,審視著周圍的地形。
他深知這個陣地的重要性,它不僅是一個防禦的關鍵點,更是一個可以撕開日軍防線的突破口。
3個團的官兵在遠處看坦克營作戰,也不能上去幫忙,陳哲怕他們上去分不清哪些是日軍,哪些是穿著日軍衣服的坦克營官兵。
戰鬥結束後,他果斷地下達命令,讓2團和4團立刻就地修建工事防禦兩側敵人的進攻。
1團和坦克營往滕縣去開進,接應守城部隊突圍。
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挖掘戰壕、設置掩體,忙碌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