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帶領部隊返回徐州後,下令讓士兵們休息兩天,以恢複體力和精神狀態。
這次出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三個團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然而,由於當前局勢緊張,並不是招募新兵的合適時機。
陳哲帶回了上百名受傷的士兵,這些傷員將成為寶貴的補充力量。
他們被迅速送往旅部醫院接受治療,希望能夠儘快康複並重新投入戰鬥。
另外,那19個半大不小的孩子也被妥善安置。陳哲將他們編入了兒童團。
與此同時,陳哲還安排通訊員給特務連發去電報,指示他們攜帶地雷和火藥前來歸建。
特務連的馬車也需要過來裝運物資,包括一些糧食和暫時用不上的物資。
這些物資將提前運往大彆山,為後續的行動做好準備。
特務連將與輜重營以及兒童團的小戰士將一同先行前往大彆山,與突擊營會合。
他們的任務不僅是運送物資,還要在山裡建造木屋、尋找合適的山洞作為臨時營地,並在山路口修築碉堡,以加強防禦。
陳哲計劃在台兒莊大戰結束後,帶領269旅前往大彆山躲避起來。
考慮到可能需要在那裡停留一段時間,他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部隊的安全和生存。
陳哲一直有未雨綢繆的習慣,他們提前派出輜重營在一些山地種植土豆和其他糧食作物。
因為他知道,戰爭時期糧食供應往往會出現短缺的情況。
到了徐州會戰後期,269旅離開徐州後,他們可能麵臨一個嚴峻的問題——脫離軍政部的補給。
這意味著他們將失去穩定的物資支持,到時候要錢沒錢,要裝備沒裝備,處境將會十分艱難。
為了應對這種可能出現的困境,陳哲果斷地做出了決策派出兩個營先去大彆山建立基地,帶時候跑路時直接往大彆山跑,中條山他是不會去的,去了就是送死。
特務連送來地雷和火藥後,帶著輜重營和兒童團前往大彆山突擊營駐地。
之後,陳哲又派出1團前往隴海線徐州西李莊鐵橋,同時還將高射炮二排一同派往西李莊鐵橋。
高射炮二排配備的3門20毫米機關炮,不僅具有防空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打擊日軍的坦克。
與此同時,第五戰區的李宗仁長官對於269旅的行動並沒有過多地關注。
隻要269旅的大部隊不四處亂跑,對於小部隊的行動,他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有人願意去守護鐵路橋,他就不必再派遣其他部隊去執行這項任務了。
而且,目前他也實在調不出多餘的部隊來守衛火車站和隴海鐵路線。
總的來說,陳哲的269旅能夠前往救援滕縣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
至於台兒莊方麵,暫時還不需要動用269旅,就讓他們留在徐州,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吧。
台兒莊戰役打響,269旅前期守備徐州沒有參戰。
日本侵略軍已經占領了南京和濟南,並計劃夾擊徐州。
台兒莊作為徐州的門戶,成為了日軍夾擊徐州的首要目標。
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它連接著魯、豫、皖、蘇四個省份,也是津浦、隴海兩條重要的鐵路的樞紐。
徐州四周群山環繞,河流縱橫,因而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京政府深知徐州戰場的重要性,因此決定千方百計加強防禦,並以徐州為中心發起一場會戰。
1938年3月初,日軍派遣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分兩路進犯台兒莊。
台兒莊地處蘇魯交界,位於棗莊南部,地處徐州東北30公裡的大運河北岸,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駐地)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西麵毗鄰南四湖,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
台兒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陸交通便利。
如果日軍攻陷台兒莊,他們不僅可以向南攻取趙墩,繼而進軍徐州,還可以回師支援位於台濰公路線上的板垣師團,切斷國民黨臨沂守軍的後路。
1938年3月,中國守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孫震第二十二集團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二師、一二四師與日軍磯穀第10師團激戰。
在中國守軍的英勇抵抗下,日軍未能如期會師台兒莊,戰鬥繼續進行。
3月18日,滕縣淪陷,日軍繼續向南推進,攻占棗莊、嶧縣,沿台棗支線向台兒莊突進。
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采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命令湯恩伯第二十軍團的兩個軍讓開津浦路正麵,以待日軍主力直撲台兒莊時進行南下,與孫連仲部圍殲敵人。3月23日,台兒莊戰役正式展開。
1938年3月23日,第31師一部在台兒莊以北的康莊附近與日軍發生接觸。
與此同時,瀨穀支隊的台兒莊派遣隊在北洛地區與第31師展開激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第二集團軍各師已到達徐州附近,孫連仲奉命趕赴台兒莊實施指揮,並派遣第27師守衛運河河防。
瀨穀支隊的沂州支隊策應第5師團向臨沂方向進攻,第10聯隊主力位於臨城,第63聯隊主力位於嶧縣,準備占領台兒莊並保障側翼安全,之後再向臨沂前進,日軍占領北洛。
3月24日,第52軍團的第52軍在郭裡集包圍了一部分日軍。
隨後,第85軍第4師也已經到達棗莊以北的山地,攻入城西,焚燒敵軍戰車8輛,並奪占了日軍在棗莊的三個碉堡及中興煤礦公司的水塔。
此時,日軍不得不抽調第十聯隊增援棗莊。
日軍瀨穀支隊兵力分為兩支,第十聯隊與第二十軍團四個師對峙,以第六十三聯隊為主力與第二集團軍三個師又一個旅對峙,進攻的重點是台兒莊。
在此背景下,湯恩伯的第20軍團有兩種作戰可能,一是繼續攻打棗莊和郭裡集,一是以主力南下攻擊自南下的日軍側背,支援台兒莊守軍。
然而,湯恩伯選擇保持實力,遊動在棗莊和嶧縣一帶,不願離開山區。
3月27日後,第85軍撤回抱犢山,第52軍也撤向這一帶山區。
3月24日至27日,日軍向劉家湖發動進攻,但被守軍趕出。
第31師采取收縮兵力的戰術,在北站、南洛、台兒莊和劉家湖分彆設防。
日軍兵力逐漸增加,並補充了重炮、坦克和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