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八月底,天氣逐漸變得炎熱起來。
陳哲深知高溫對於黑火藥生產的危險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爆炸事故。
為了確保安全,他果斷決定停止黑火藥的生產工作。
至於已經生產出來的彈藥,陳哲則采取了謹慎的措施,將它們全部存放在陰涼的山洞裡,以避免高溫對彈藥的影響。
然而,由於許多地方被日軍封鎖,前來購買地雷和手雷的人也大幅減少。
畢竟,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人們更傾向於保證安全,而不是冒險進行交易。
眼看著大戰即將來臨,陳哲意識到繼續做生意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相反,他更應該將精力放在備戰上。
大彆山裡的百姓們因為陳哲的努力,基本上每個村子都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武器。
這些武器或許會在未來的戰鬥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最終由誰來領導這些隊伍,陳哲的貢獻都不可忽視,他無疑為民族的抗戰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九月初,陳哲開始著手調動部隊。
他將1、2、3三個主力團全部集中到一起,此外,還有炮營、突擊營、高射炮連的20毫米機關炮排和高射機槍排、偵察連,以及30多個遊擊隊召集起來。
這些部隊被統一調往紅安縣方向,對外宣稱是進行山地作戰訓練。
這樣的安排既能讓部隊保持戰鬥狀態,又能避免引起敵人的過多關注。
事實上,這支部隊正朝著固富金方向穩步推進。
而關於日軍即將攻打富金山的消息,陳哲是心知肚明的。
他下定決心要前去援助,然而,考慮到重武器在山區行軍時的不便攜帶,他決定隻攜帶能用馬匹拉動的火炮。
除此之外,他還打算把那一直被閒置的三具六聯裝拋射炮也一並帶上。
這三具拋射炮雖然已經閒置了很長時間,但經過仔細檢查和維護,一點都沒有生鏽。
不僅如此,他還將南京突圍時受損的自製防彈背心都進行了翻新和修複。
這些防彈背心雖然是他在傑克那裡買來的,當時的戰鬥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現在經過外麵帆布破洞修補後,它們外觀不是很好看,但是使用起來和新的沒什麼兩樣。
為了增強火力,他還用拆解下來的鋼板製作了一個折疊機槍盾牌。
這個盾牌是由三塊鋼板組成的,正麵的鋼板高約一米六,上麵設有射擊口和觀察口,方便機槍手在盾牌後麵進行射擊和觀察。
正麵鋼板的兩邊還焊接了插銷和合頁,使得盾牌可以方便地折疊起來同時也可以拆解成3個鋼板。
在盾牌的兩側,各有一麵高一米六、寬七十厘米的側麵鋼板,這兩麵鋼板與正麵鋼板相連,可以在盾牌展開時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為機槍手提供更好的防護。
這個折疊機槍盾牌布置好後可以放置一挺重機槍在裡麵,而且平時還可以用木棍抬著走,或者綁在馬背上,方便運輸。
更重要的是,在戰時,這個盾牌能夠快速地布置並打開,成為一個固定的火力點。
陣地戰時,還能夠在正麵和側麵堆上沙袋,以防炮擊,可以沒有更多的材料隻能製作一個。
想要打掉這個機槍盾牌,除非對方使用火炮進行直射,否則其他火力對他幾乎毫無辦法。
而且,他還可以在盾牌的頂部再放置一塊鋼板,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防禦迫擊炮的攻擊。
最後,從他準備的充足炸藥包來看,顯然他這次是要去打一場規模宏大的戰鬥。
在富金山作戰的宋希濂所率領的第71軍,也算是陳哲的老部隊了,而且他們都是德械師出身。
如此精良的一支部隊,若是被日軍消滅掉,那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更何況,大家都身處大彆山地區,陳哲逃跑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所以,他決定幫上這一把,打上一仗後便迅速撤離。
當然,這場戰鬥的戰利品,他自然是不會落下的。
陳哲知道,在9月7日,日軍第2集團軍為了成功奪取富金山,下令正在向固始縣城推進的第10師團瀨穀支隊這支隊伍在此前的台兒莊會戰中曾遭受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前去增援第13師團的作戰。
不僅如此,日軍第2集團軍還調遣了第16師團前來支援第13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