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對於陳哲的裝甲兵培訓班來說,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年。
這一年裡,他一共舉辦了四期培訓班,為國軍部隊培養了大量的坦克駕駛員。
榮譽第3師也成功地培訓了300名坦克兵。
這些士兵經過係統的訓練,掌握了紮實的駕駛技能和戰鬥技巧,為日後的作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陳哲的培訓班還為其他部隊和軍政部培養了700名坦克兵。
這些坦克兵來自不同的部隊,他們彙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彼此交流經驗,提升了整個裝甲兵隊伍的素質。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這些坦克兵經過了專業的培訓,但由於國軍坦克數量的嚴重不足,他們回到各自的部隊後,大多數情況下隻能被當作汽車兵使用。
這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讓這些坦克兵的專業技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不過,各部隊並沒有坐以待斃。
麵對坦克匱乏的困境,他們紛紛想方設法,積極尋找解決之道。
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繳獲日軍的坦克來補充自己的裝備。
畢竟,日軍的坦克數量相對較多,而且性能也較為先進。
在這個過程中,陳哲搶坦克的本事在軍中廣為流傳。
他以其獨特的戰術和勇敢的戰鬥精神,多次成功地繳獲日軍的坦克,為部隊增添了寶貴的裝備。
這些經過培訓的坦克兵們也從中受益,他們不僅學習了如何駕駛坦克,還掌握了如何在戰場上繳獲敵方坦克的技巧。
繳獲坦克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常見的手段無外乎就是挖坑和炸斷履帶這兩種。
當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會使用燃燒瓶來攻擊坦克,但這種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冒險,而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對於國軍部隊來說,麵對日軍的坦克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感到恐懼了。
相反,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如何能夠成功地俘虜這些坦克,將其變為自己的武器。
為了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在培訓過程中,維修履帶這一技能也被列為基礎課程,傳授給每一位學員。
這樣一來,即使在戰場上坦克的履帶出現問題,士兵們也能夠迅速進行修複,確保坦克的正常運行。
然而,儘管國軍部隊在戰術和技能方麵有所提升,但在實際作戰中仍然麵臨著許多困難。
陳哲的榮譽第3師團級作戰部隊都被派出去打仗,他們在隨棗會戰後一直都在打遊擊,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傷亡。
到了年底,陳哲意識到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他覺得留在機場的部隊竟然幾乎無事可做,尤其是最精銳的突擊營。
這可是榮譽第3師的王牌部隊,如此有戰鬥力的部隊就這樣被閒置,實在是太可惜了。
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於是立刻找來張小亮,開門見山地對他說:“你們營最近沒什麼事情可乾,我想給你們安排點任務。你派一半人去裝甲兵培訓班學習,讓他學會駕駛坦克。另外一半人去訓練新兵,你去招收一些逃難的災民。我要組建一個新兵團,這些人就交給你們營來訓練。”
張小亮有些疑惑地問道:“師長,我們這是要擴軍嗎?”
陳哲一臉嚴肅地回答道:“沒錯,我給你3個月的時間,你必須給我把這個新兵團給我訓練出。我要用這些新兵補充前線部隊,絕對不能讓日軍在占領區裡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張小亮信心滿滿地說道:“師長,請您放心,對於如何訓練這新兵團,我心中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案。”
陳哲微笑著點點頭,然後說道:“之前前方的部隊送回了大量的日軍槍支,我決定不將它們出售,而是全部交給這些新兵使用。”
張小亮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連忙應道:“太好了,師長!有了這些武器裝備,訓練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陳哲接著說道:“我希望你能在明年3月之前,將這個新兵團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