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後,船隊裝載了木材和500噸糧食,還有4000名被俘虜的日軍,從海防港出發,目的地是香港。
這支船隊將在香港進行補給,然後途中經過上海,最後前往日本的東京港。
月玲號作為船隊的最後一艘船,拖著那條被打撈的驅逐艦緩緩前行。
陳哲把突擊營剩餘的官兵全部編入了海防營,讓他們在船上跟隨日本海軍教員學習航海知識和操控船隻的技能。
這些官兵將成為陳哲培訓的第一批海軍人員,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陳哲的目標是將這些人訓練成合格的海軍,隻要他們能夠在東海和南海順利航行,能夠應對與猴子可能指某個國家或勢力)和小菲可能指菲律賓)的戰鬥。
畢竟,陳哲並不需要他們成為頂尖的海軍,隻要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即可。
驅逐艦即將被送往上海的造船廠,接受全麵的維修和保養。
儘管這條軍艦目前仍具備航行能力,但由於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其輪機艙和其他關鍵設施都需要經過專業船廠的檢查和維護。
在船隊啟程離開後,陳哲並沒有閒著。
他迅速派遣王偉前往海南和廣東等地,沿著海岸線采購了12條木質漁船。
由於沿海地區經曆了抗日戰爭的洗禮,造船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能夠製造木質漁船的小船廠數量大幅減少,這使得購買這些船隻變得異常困難,陳哲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與漁船一同抵達的,還有他們請來工作的36名經驗豐富的漁民。
陳哲深知,要讓官兵們適應海上環境並非易事,於是他決定抽調偵察連出海捕魚。
通過這種方式,官兵們不僅可以學習到漁業技能,更重要的是逐漸熟悉和適應海上的生活與工作。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來到了1946年。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艱難時期,國內兩黨之間的摩擦不斷升級,局勢愈發緊張。
與此同時,法國人對北越地區也一直虎視眈眈,企圖重新奪回他們曾經失去的殖民地。
在1月的時候,船隊終於返回了越南。
這次不僅運走了4000名日軍戰俘,還帶走了1000噸的糧食。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那兩艘護衛艦一並拖往上海,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戰略轉移。
與此同時,坦克登陸艦經過修複後,開始發揮其重要作用。
它忙碌地穿梭於海防港和永樂島之間,幫助運送了一些從工廠拆卸下來的機器和鐵軌以及機車。
那些特戰第1師的家屬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後,終於又有3000多人從上海被陸續運來。
這些家屬們懷著忐忑的心情,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
在經過一番勸導後,大部分家屬都選擇了前往永樂島安置。
然而,特戰第1師的部分官兵對此表示反對,他們希望家屬能夠被運回上海。
儘管存在一些不同意見,但最終還是有許多家屬踏上了前往永樂島的旅程。
為了幫助這些家屬在永樂島更好地生活,陳哲決定給每個人發放10個銀元作為一次性安置費。
這筆錢雖然不多,但對於這些初來乍到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雨。
接下來,這些家屬們將麵臨新的生活選擇。
有些人會分到土地,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有些人則會選擇去工廠做工,為島上的工業發展貢獻力量;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出海捕魚,利用海洋資源維持生計。
這些人和物資對於永樂島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他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勞動力,還為島上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無論是鐵軌、枕木,還是火車頭和平板車廂,都將成為永樂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多次往返,坦克登陸艇成功地完成了將人員、鐵軌、枕木以及兩個火車頭和幾節平板車廂全部運往永樂島的艱巨任務。
這些運輸任務雖然充滿挑戰,但坦克登陸艦都以出色的表現完成了使命。
最後,坦克登陸艦所攜帶的一條通用登陸艇和工程船被留在了南沙群島,登陸艇成為了當地的交通運輸船。
打撈上來的日軍工程船被留在南沙群島進行擴建島嶼作業。
工程船和登陸艇以及4條炮艇一起駐守在南署島,為這片海域的安全和交通提供保障。
陳哲在港口的軍艦打撈工作已經在2月中旬順利完成,紫荊花船隊也成功地完成了他們幫忙運送日軍戰俘的任務。
運送戰俘的進程原本預計在4月完成的戰俘運送任務,現在有紫荊花遠洋航運的協助提前了1個多月。
鑒於這些情況,陳哲決定不在海防地區留下任何部隊,而是僅留下了一些漁船作為象征。
陳哲意識到,他在越南的時間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了。
麵對這種局勢,陳哲迅速做出了決策。
他下令讓漁船隊將武器保管好,立即啟航,前往香港停靠,他讓曹保寶帶著偵察連全體官兵在香港就地落戶成為漁民。
陳哲帶著部隊撤回國內後,1946年2月28日,中法協定在重慶正式簽字。
這份協定的內容,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僅僅涉及華僑的待遇、滇越鐵路以及海防自由港等經濟方麵的問題,但實際上卻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政治意圖。
因為重慶政權既然已經承認了法國殖民者對越南的統治權,那麼撤兵交防也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消息傳出後,指責重慶政府出賣越南的聲音頓時彌漫在河內的大街小巷。
人們對這一決定感到憤怒和失望,中越關係也因此突然變得異常緊張起來。
而在第一方麵軍司令部內,氣氛同樣凝重。他們剛剛接到了來自重慶軍令部的通知,告知中法交防事宜已經談妥,交防日期將從3月1日開始,至15日結束,整個過程預計在31日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