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12日,陽光明媚,微風拂麵。
陳哲站在布法羅港的碼頭上,心情格外激動。
他的船隊即將啟航,目的地是紐約港,那裡有他的家人在等待著他。
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船隊緩緩駛離港口,經過數小時的航行,船隊終於抵達了紐約港。
陳哲站在船頭,遠遠地就看到了碼頭上等待的家人,他的心中充滿了喜悅。
上岸後,陳哲決定給給他乾了快兩個月的150名海軍士兵和美籍船員提前發放1個月的工資,再放半天假,讓他們有時間去岸上逛逛。
陳哲告訴他們可以買點私貨帶回國內,也許還能發點小財。
士兵們和他招募的美籍船員聽到這個消息,都歡呼雀躍起來,紛紛感謝陳哲的慷慨。
安排好船員們的假期後,陳哲帶著家人去了一趟紐約港附近最大的槍店。
美國的槍文化曆史悠久,這裡的槍店規模宏大,各種槍支琳琅滿目。
在使館工作人員和律師的陪同下,他們的槍支購買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
陳哲和他的家人們剛剛下車,還沒走進槍店,就遠遠地看到了停在槍店門口的4輛德國3號坦克。
這些坦克看上去雖然有些陳舊,但依然透露出一種戰爭的氣息。
當他們走進槍店時,陳哲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上千平方的大廳裡,密密麻麻地堆放著各種槍支和彈藥,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的軍火庫。
他心裡暗自琢磨:“怪不得美軍物資清單上的槍支數量那麼少,原來都跑到這些槍店裡來了。”
陳哲在槍店裡慢慢走著,仔細地挑選著適合家人的自衛手槍。
美國的槍店果然名不虛傳,各種品牌、型號的手槍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
不僅有美國本土的知名品牌,甚至二戰各國使用的製式槍械都能在這裡找到。
陳哲不禁感歎:“這裡的選擇真是太豐富了!”
他拿起一把手槍,仔細端詳著,感受著它的重量和握把的舒適度。
這槍店老板走了過來,熱情地向他介紹著各種槍支的特點和優勢,他看到陳哲一直留意著德國槍械區域。
槍店的老板看到陳哲他們一群人,便知道來了大生意。他趕忙跑過來,並熱情的介紹起來。
老板告訴陳哲,這些德國武器大多是那些從歐洲回來的美國大兵帶回來出售給槍店的。
戰爭結束,很多士兵都帶回了一些戰場上繳獲的武器,然後轉手賣給了槍店。
陳哲聽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
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卻依然存在。
這些被帶回美國的德國武器,見證了那段充滿硝煙和戰火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