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上,9艘坦克登陸艦正劈波斬浪,向著遙遠的南沙群島駛去。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方向,陳哲率領著四條輔助船,正朝著衝繩島進發。
衝繩島,這個曾經在二戰太平洋海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地方,一年過去了那留在海灘和海岸線上的好東西都沒人要了。
然而,對於陳哲來說,這裡卻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他要去打撈那些沉沒在海邊的船隻。
那些深埋在水下的軍艦,由於水壓和其他複雜因素的影響,陳哲沒有辦法將它們打撈上來。
但是,對於那些露出水麵或者水下五米範圍內的船隻,他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尤其是那些被丟棄在海灘和港口裡的船隻,它們相對更容易打撈和處理。
陳哲招募的日本人中有很多都參加過島嶼作戰,他們對於這些地方的情況非常熟悉,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有可以被打撈的船隻。
位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東南部的特魯克瀉湖有著更多的軍艦。
這個地方的軍艦都深埋在水下,但是,這些沉船中還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
這些沉沒的軍艦裡裝滿了魚雷、地雷、炸彈、彈藥以及數千種其他武器,還有成千上萬桶石油和化學品,甚至還有一些沒有爆炸的武器。
麵對如此巨大的危險,陳哲可不想拿自己的生命去開玩笑,他可不想被炸得粉身碎骨。
所羅門群島距離實在太遠了,去那裡顯然不太現實;而帕勞群島雖然相對近一些,但也並非近在咫尺。
經過一番權衡之後,陳哲發現距離最近的就隻有衝繩島了。
去年衝繩島上的戰鬥異常激烈,陳哲心裡清楚,這個島上以及周邊海域肯定隱藏著許多寶貴的資源和裝備。
據他所知,美軍對於這些“好東西”根本不屑一顧,甚至寧願讓它們在海裡爛掉,也不願意花費精力去打撈。
在他們眼中,這些裝備似乎毫無價值可言。
然而,陳哲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堅信,免費的裝備擺在眼前,不要白不要!
雖然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這絕對是值得的。
畢竟,這些裝備對於他來說,或許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呢。
衝繩島戰鬥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役,這場戰鬥持續了長達96天之久。
其中,在衝繩島上的激烈戰鬥更是長達82天,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這場戰鬥中,日軍損失慘重。他們的16艘水麵艦艇,包括著名的“大和”號戰列艦,以及8艘潛艇被擊沉。
此外,約4200架飛機也被擊落或擊毀。而在衝繩島上的約10萬守軍,除了9000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滅。
同時,衝繩島的平民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約有七萬五千人喪生或受傷。
美軍同樣也遭受了重大損失。
他們有32艘艦船被擊沉,368艘被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