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記中的記載,日本人埋藏寶藏的地點距離永樂島不遠。
這個發現讓陳哲不禁想起了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一段曆史。
那時,日本軍隊橫掃東南亞各國,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儘的苦難,還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珠寶。
起初,日軍原本計劃將這些掠奪來的財富運回日本本土,但由於美軍封鎖了航線,這批財寶最終隻能被迫轉移到菲律賓。
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這批財寶的下落也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對於這些數量龐大的黃金珠寶,日本天皇深感其重要性和敏感性,於是決定專門成立一個高度機密的組織來負責隱藏這些財富。
這個組織被命名為“山百合”,其成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的精英,他們的任務就是確保這批財寶的安全,並將其隱藏得無影無蹤。
到了1945年,隨著戰爭局勢的逐漸明朗,日本的敗局已定。
然而,“山百合”組織並沒有停止他們的行動。
相反,他們在日本陸軍大將山下奉文的密切配合下,加緊了對這批財寶的處理。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成功地將這批財寶登記入冊,並將其埋藏於菲律賓全境的175處所謂的“皇家藏寶點”中。
這些藏寶點分布在菲律賓的各個角落,位置極其隱秘,堪稱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寶藏網絡。
為了確保這些寶藏不被外界發現,日軍采取了極端殘忍的手段。
他們不僅對藏寶點進行了嚴密的偽裝和保護,還殘忍地殺害了數萬名參與埋藏工作的勞工,以絕後患。
這些勞工在完成任務後,被日軍無情地滅口,他們的生命成為了這個秘密的犧牲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175處“皇家藏寶點”的具體位置隻有山下奉文等少數高層知曉。
日軍之所以如此保密,是因為他們計劃在戰敗後利用這些寶藏東山再起。
這些寶藏數量驚人,足以支撐日本在戰後重新崛起,因此對於日本來說,它們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綜上所述,日本在二戰後期之所以頑抗到底、拒不投降,除了其軍國主義思想的根深蒂固外,藏在菲律賓的這批數量驚人的寶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批寶藏不僅代表著巨大的財富,更承載著日本的野心和希望。
日本想通過有條件的投降,繼續占領菲律賓,這樣的話,等時機成熟啟動這些寶藏,得以東山再起,這就是日本在菲律賓埋藏寶藏的原因所在。
美軍占領菲律賓後,美國情報人員得知日軍隱藏了大量的寶藏,於是派出軍隊四處尋找,果然找到大量的黃金珠寶。
據統計,截止到1948年,美軍從菲律賓運回美國的黃金數量龐大的讓人震驚。
美國將這些巨額的黃金,並且分彆存入42個國家的176家銀行,那麼美國人在這些銀行裡到底存了多少黃金呢?
其中一家瑞士銀行就有一個上百億美元的賬戶,這是什麼概念,如果176家銀行的黃金數量加起來,那數目真的無法估量。
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在執政時期,也將發現的大量黃金進行買賣,每年在倫敦等各地黃金交易所賣出去的黃金也是驚人,在他統治時期,大約賣出去了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黃金。
1986年在馬科斯倒台以後,美國接手了黃金,為了運送這些黃金,美國竟然動用了“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這足以顯示菲律賓埋藏的寶藏數額之巨大。
寶藏估計總額以上幾個事件隻是日軍在菲律賓寶藏的冰山一角而已,專家估計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南瘋狂掠奪的黃金總價值上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