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就是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過程。
先對未知領域提出新的假設和解決方案,然後通過精心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來驗證這些假設的可行性。
因而,在研究所的實驗室裡,每天都會有無數次的失敗上演。
這是每個科研員都需要麵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一個課題項目,可能需要經曆千次萬次的失敗,才能推演出正確答案;
甚至很可能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最終卻被驗證該設想並不能成立。
又或者,由於想法概念太超前,沒有足夠的科技手段和設備條件來支撐,導致該課題在當時並不能順利開展;
等到很多年後,有了先進科研技術支持,才被證實其理論可行,但這時,提出這個概念的學者卻已經不在了。
就像焦素芬手裡的這個課題,之所以被研究院打發到了南郊來,就是因為上麵領導認定其成功的可能性不高,沒有必要再繼續浪費本部的實驗資源了。
等於說,焦素芬在這個項目投入幾年的心血,相當於完全打了水漂。
但這種情況在科研領域太常見了,在場的這些教授,誰還沒遇到過幾個失敗的項目?
受到打擊挫敗了怎麼辦?當然是從坑裡爬出來繼續再戰,這條路行不通那就換一條再試唄!
所以當得知焦素芬的項目出問題,這些教授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根本沒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
可現在焦素芬卻聲稱,一個剛入行的小姑娘,把她這個課題的理論數據給百分百還原出來了!
這就讓這些教授們當場坐不住了!
羅教授第一個不信:“你不是說你帶著幾個技術員已經複盤過好幾次了嗎?把你複盤的數據拿來我看看!”
焦素芬忙把她自己做的實驗數據翻了出來。
這一對比,確實非常明顯,圓音的數據結果,比焦素芬的足足高出了十好幾個點!
這絕對不是一點小誤差了,這完全是質的飛躍!
可剛剛這一組數據,確實是他們親眼看著圓音做出來的!整個過程公開透明,沒有任何問題!
既然圓音的數據沒問題,那就隻可能是焦素芬這邊有鬼了!
羅教授立馬就懷疑是不是焦素芬為了陷害圓音,故意在她自己的這組數據上動了什麼手腳!
“老刑,老廖,你倆來配合我,咱們重新再複盤一次!”
羅教授立馬就叫了旁邊的倆教授幫忙。
根據剛剛圓音和那三個技術員一模一樣的手法步驟,三位老教授把這個實驗又重新做了一次。
結果做出來的結果,讓在場的眾人都懵了。
同樣的方法,同一批儀器,甚至還是羅教授這幫技術都已經爐火純青的老專家來操作,最後得出來的數據結果,居然跟焦素芬的差不離!
“嘿!這還真是,邪了門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