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圓音就知道這個尚大媽愛貪小便宜,所以這人來登門,她也隻以為這人是看她家條件好,就起了貪念,想假借公家回收文物古董的幌子來騙她家的值錢物件。
可這會兒尚大媽卻忽然提到了她下山還俗這事兒,還非常刻意地詢問她有沒有從庵堂帶下來什麼佛像金雕,觀音玉刻。
不是圓音過分敏感,而是“觀音玉刻”這個詞的指向性太明顯了。
而且她搬到柳蔭胡同這邊的時間並不長,加上前段時間一直都很忙,跟周圍那些鄰居目前還處於點頭之交,根本沒怎麼深入接觸過。
所以附近的這些住戶,頂多也就知道她和宋燕淮多大年紀,大概在哪個單位上班。
至於她半年前才下山還俗這個事兒,她從未跟誰提起過。
這個尚大媽除非刻意去打聽,不然不可能這麼清楚她的來曆底細。
這讓圓音心下頓時警鈴大作,瞬間意識到情況不對勁。
她目光在這個尚大媽臉上看了好幾秒,似笑非笑道:
“您這話我就更聽不明白了。
“我跟我那些師姐們當初下山還俗,就是為了順應國家政策。
“從內到外破舊立新,接受無產階級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的大改造。
“您說的那些佛像啊觀音啊什麼的,那都是封建糟粕,我們怎麼可能帶下山啊?那不是跟黨跟組織對著乾嗎?”
這個理由相當充分,硬生生堵得尚大媽無話可說,臉上表情一陣青一陣白,那叫一個精彩。
圓音笑了笑:
“您可能不清楚當時的情況,我們當初下山還俗,是雁山安置辦負責經手的。
“安置辦要求我們每個人隻允許帶兩套換洗的僧袍,剩下的東西一律都得留在庵堂裡。
“您剛剛提到的諸如佛像經文這類物品,就算帶下山也會讓安置辦給扣下,不會允許我們帶走。
“您若是不放心的話,可以給燕山安置辦那邊打電話核查。”
這是真話,當時安置辦還專門安排了兩位女乾事對她們攜帶的行李進行了認真檢查。
不過圓音的那塊觀音玉佩被她縫在了僧袍袖口內側,那件僧袍她當時就穿在自己身上,袖口寬大,不仔細摸的話根本發現不了,所以才沒被安置辦給搜出來。
尚大媽尷尬不已,隻能順口胡謅道:
“那就是大媽誤會了,我就是不知道聽誰說了一嘴,說你之前在尼姑庵長大,就想著沒準你家能有那些舊物件,想著隻要能收個一兩件回去,我這邊就好跟上頭交差了。”
圓音連連點頭表示理解:
“我們兩口子肯定都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如果回頭碰上了這些東西,肯定會在第一時間通知您去收繳!
“您放心,我們夫妻倆這點思想覺悟肯定還是有的!
“不過這個背後亂嚼舌根的人,肯定是不清楚我的情況,擱那兒信口雌黃呢,下回您可彆再信了,這人指不定心裡憋著什麼壞呢!”
話說到這份上,尚大媽就不好再改口說她是為了買圓音手裡那塊玉佩來的了,不然那跟自己打自己臉有什麼區彆?
不過見圓音臉上笑眯眯,隻字不提她手裡那塊觀音玉佩的事兒,尚大媽心裡相當窩火,可偏偏又拿圓音一點辦法都沒有。
東西在人家手上,總不能明搶吧?
知道這事兒今天是肯定談不成了,隻能回去再另外想彆的轍兒,尚大媽便悻悻然起身告辭。
沒想到才打開門,就正好看到兩位穿著製服的領導乾事,正領著兩個穿著像是南洋那邊裝扮的人走進了胡同裡。
圓音愣了一下,下意識喊道:
“吳姨,您怎麼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