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這些日子,江哥除了帶大夯和二愣搞了個秘密工程,還用木頭做了個比手推車大了好些的爬犁。不僅刨得溜光,還在滑麵刷了桐油。
扔給他們一人一雙高筒膠靴,又讓他們把褲管紮緊。
四個人圍著棉衣棉褲坐在爬犁上,兩個人扯著繩子在前麵拉著走,六個人分三撥輪著,大半晌才到牛角山下。
江河招呼五個人先吃東西喝水等著,自己帶著黑子來到二爺住的那個窯洞。
那次帶來妮姐拉氈布的時候,他在一個倉庫裡發現了大功率雪地摩托。
注:雪地摩托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最早的雪地摩托原型出現在1910年代至1920年代之間,但這些早期的嘗試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雪地摩托的發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這個時期,一些製造商開始專門設計和生產用於雪地行駛的摩托車。這些雪地摩托通常采用特殊的輪胎、驅動係統和懸掛結構,以適應雪地的特殊環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安南地處北方,冬季多雪,小鬼子不但考慮的周全、準備的也很周密。
拖了一輛雪地摩托出來,加油點火,能坐兩個人的大家夥立刻吼叫起來。
江河駕駛著這個東西飛速在雪地上滑行。
大夯他們吃飽喝足,正在迷糊:總不能費勁巴拉拖著這木頭玩意兒進山吧?
忽地看到江河飛一樣停在幾個人身邊。
木爬犁緊緊拴在雪地摩托後麵,江河示意幾個人:“上去坐好,咱們出發!”
五個人挨挨擠上去,黑子“汪汪”叫著一馬當先跑在前邊,江河加大油門,雪地摩托轟鳴著向前跟上。
繞過密林,穿過緩坡,偶有溝坎也都被雪花填平了。
雪地摩托避開了陡坡斷崖,在開闊的雪原中間左衝右突。
挖山藥的地方還有野豬在雪地上拱著,幾個人嚷著要打,江河卻根本不停,風馳電掣般繼續跟著黑子朝山裡進發。
車子越朝裡開,海拔越高,路越不好走。
到停下的時候,爬犁上的幾個人才懵頭懵腦發現,他們竟然繞到了一個山頭半山腰的南向。
這個時候,黑子伏臥在地上,嘴裡“嗚嗚”叫著低聲朝江河發信號。
自上向下望,大漫坡上足足有百十頭山羊子在啃草。
——因為這麵背風,很多地方雪並沒有那麼厚,有灌木、草皮裸露著。
彆說杠頭、滿屯、大勝他們看傻了,就連二愣和大夯也被黑子的發現給驚到了。
山羊皮子值錢、山羊子肉更值錢,雖然這種動物沒狼大、沒豬壯,但可它們多啊,還沒有危險。
最主要的是,這位置極好。
大緩坡下是斷崖,是山羊子的絕地。
六個人隻要守住另外三個方向,開槍打中十頭八頭肯定沒問題。
大夯看江河。
江河輕聲安排:“大夯哥和杠頭守東麵,二愣哥和滿屯守西麵,我和大勝守上麵,各人壓低身子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彆驚了羊群。
我開槍後著羊群會炸窩,個頭小的就放過去,個頭大的放倒。
都聽清楚了嗎?“
幾個人立時低聲答應:”聽清楚了!“
江河說:”好,行動!“
喜歡重生1931,我有一座軍事倉庫請大家收藏:()重生1931,我有一座軍事倉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