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年,江河六人組一直在牛角山裡活動。
進入牛角山十三公裡處,在被華北落葉鬆、青楊、山楊、旱柳等掩映在裡麵的有上百畝麵積大小的桑林。
前世,江河看過關於“桑基魚塘”的綜合養殖模式,據說是最早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循環係統。
江河再次以“租借”為名用山腹中的重型機械把桑樹下的很多區域修整為魚塘、或平整為耕地,打下了水井。
挖出來的土墊高塘基,基上是桑樹,形成桑葉喂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以此形成良好的種養循環。
桑基魚塘是一種將農田和魚塘結合起來的生態循環係統。有科學原理支持:
桑基魚塘通過渠道將水從魚塘流入耕地,並通過排水係統山腹裡有抽水機)將經過作物根係的水再次回流到魚塘中。這種水流循環有助於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魚塘中的魚類糞便和殘留飼料等有機物質會隨著水流流入耕地,為作物提供養分。作物的根係吸收這些養分,同時淨化水質,然後將水再次回流到魚塘中。這種循環係統能夠實現養分的循環利用。
桑基魚塘的設計追求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魚類會食用一部分害蟲和雜草,從而控製害蟲的數量;而作物的根係和植物殘餘物則可以提供棲息地和食物給一些有益的昆蟲和微生物,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係統。
桑基魚塘既可以進行魚類養殖,又可以種植水稻和其他農作物。這種結合能夠提高農田的產出,並實現不同生物之間的相互促進。
還有一點就是。桑樹不光可以養蠶,還可被培育成可以高產果子的品種。
出了正月,整體工程也基本完工。
桑基魚塘基地裡還用磚石、“洋灰”、木頭蓋了大片的結實的磚混房子。
除了住人,還用來室內養蠶。
其他五個人都知道這次沒少花錢,他們也都分彆出了資。
聽著江河給他們畫的大餅呸,給他們講的願景),哥幾個都是一臉憧憬:根子就是牛掰,聽起來蠻靠譜的。
這家夥要是弄成了,大家還不得數錢數到手抽筋!
接下來就該找白家采購蠶蟻了。
白茹雪聽了江河給他說的“桑基魚塘”規劃和規模,如同見了鬼一樣不相信:“你糊弄我的吧?你還會弄那個?”
“上次來妮姐養的蠶結出來的繭子怎麼樣?”江河問。
“好啊,成色不錯!”白茹雪給予肯定。
“那就是在本人的指導下操作的。”江河得意。
“德性,我可得信你!”白茹雪言語嬌嗔,“你蒙我,我得去現場看看才放心!”
“我知道你怎麼想的,不就是想跑我們那裡混吃混喝嘛……”
說歸說,江河還是帶著她回到安南。
“桑基魚塘”為什麼不放到太行山深處?將來鬼子來了也不怕?
因為再往裡邊,車輛難行,人都得徒步進去,施工什麼的太費力氣。再者說,重新尋找一片大麵積的桑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