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兩個月後,一個消息,最先從進度最快的“磐石”項目組傳了出來。
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樣品,測試數據出爐!
能量密度,在原有基礎上,硬生生再拔高了12!
循環壽命,在標準測試下,超過了驚人的8000次!
而最關鍵的成本……居然又被壓下去了近20個百分點!
這個數據,像一顆深水炸彈,不僅在遠新內部,更在整個行業裡掀起了滔天巨浪。
當所有人都以為遠新已經把磷酸鐵鋰玩到極致的時候,他們自己,又把天花板給捅穿了一個窟窿!
同行們徹底看不懂了。
競爭對手們則感到了徹骨的寒意。
也正是這份近乎變態的成績單,連同遠新那份瘋狂的研發投入報告,一同被擺在了工信部一位老熟人的案頭。
這位老處長看著報告,許久,才拿起桌上那台紅色的保密電話,撥出了一個號碼。
電話接通的瞬間,他沉吟了片刻,緩緩開口。
“小孟啊,這事兒……你得有心理準備。”
電話那頭,工信部新能源處的老處長聲音壓得很低,卻透著股分量十足的意味。
“這回,不是搞研發了,是國家要定標準。”
“這個標準,一旦出來,不光鎖將來十年的天花板,甚至誰能活、誰得退場……都寫在裡麵了。”
孟遠沒接話,隻是嗯了一聲,低頭看了眼辦公桌上那份標注了“緊急”“高密度保密”的文件袋。
封麵上四個大字:動力電池標準起草單位初選名單。
第一頁,就寫著兩個最醒目的名字:
遠新能源ceo:孟遠
彆問,問就是實至名歸。
與此同時,遠新研究院的新一輪研發攻堅,已經悄悄升溫。
什麼磐石計劃、利劍計劃、探路者計劃……
還有那份,連內部都要驗指紋,才給放看的“創世紀計劃”,也都在默默推進。
但孟遠心裡更清楚:
技術很重要,可技術再牛,也隻能讓你跑得快一時。
想跑得久、跑得穩,必須要——定遊戲規則。
行業裡有句不傳之秘:
三流的企業,做產品。
二流的企業,做品牌。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
而現在,這一次屬於一流玩家的舞台,終於拉開帷幕。
起因,是“十城千輛”工程的大規模落地。
遠新的磷酸鐵鋰電池搭載在一批新能源車上,已經在街頭滿地跑。
但跑著跑著,問題也一個個出來了:
有的廠商電池互不兼容,一個換電站隻能給自家車用;
有的安全評估五花八門、各自宣傳的號,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該信誰;
還有退役電池,沒人知道該怎麼處理、怎麼回收、怎麼再利用......
一時間,整個新能源圈都在討論一個聲音:
該立規矩了!
於是,標準委牽頭,聯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一錘定音——
向“國家動力電池標準技術組”派發邀請函。
遠新新能源的名字,第一個出現在正式文件上。
這不叫運氣,這是公認實力。
那個曾經在廢銅爛鐵堆裡淘電芯的年輕人,如今成了主導標準的“技術巨頭”。
而這場標準製定會的第一次大會,現場氣氛就不太對。
省城,工信部大樓,三號會議室。
一場決定未來十年中國新能源產業路線的“國家標準技術研討會”,正進行到最關鍵的環節——動力電池安全標準的確立。
“我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