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遠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去預定豪華酒店發布廳,也沒有聯係全球媒體廣發邀請函。
他隻做了一件事——
讓技術團隊,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遠新材料研究所”的名義,
向即將召開的“國際電池材料研討會”投遞了一篇學術論文。
“孟總,這是……”錢敏拿著那份投稿回執,滿心不解,
“我們不是要去開全球發布會嗎?怎麼變成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了?而且還是在一個最冷門的分會場?”
孟遠正在練習書法,聞言頭也不抬,筆走龍蛇,在宣紙上寫下四個大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他放下筆,看著錢敏,笑道:
“誰說發布會就一定要敲鑼打鼓,人山人海?那種發布會,是給外行看的。“
”山本一郎是什麼人?是頂尖的內行。在他麵前耍花架子,隻會被他一眼看穿。”
“我們的‘火種’技術,領先行業至少兩年。這種顛覆性的東西,如果大張旗鼓去開發布會,你猜會發生什麼?”
錢敏想了想,答道:
“他們會立刻把我們當成頭號大敵,用儘一切手段圍剿我們。”
“沒錯。”孟遠眼神變得深邃,
“他們會質疑咱們的數據,會用專利聯盟封鎖我們,會動用輿論攻擊我們‘ppt造車’。“
”與其把力氣花在跟他們打口水仗上,不如換一種玩法。”
他指著那篇論文:
“我們不是去東京踢館,而是去給全球的同行們‘布道’。”
“等山本一郎反應過來時,我們的‘火種’,已經通過這些專家學者,在整個行業裡燎原了!”
錢敏恍然大悟,隻覺得後背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原來,真正的殺招,根本不是正麵的衝鋒陷陣,而是這樣一場精心布局的“學術奇襲”。
在敵人最自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引爆一顆足以改變產業格局的炸彈。
一個月後,日本,東京國際會展中心。
“國際電池材料與技術前沿研討會”,全球行業頂會的現場。
孟遠穿著一身休閒裝,像個遊客似的,溜達到了一個偏僻的“新型正極材料分會場”。
會場裡稀稀拉拉坐著幾十號人,大多是些臉嫩的學生和研究員。
隔壁的“高鎳三元材料”主會場,才是星光熠熠的焦點。
日本社長山本一郎、美國的cto……一個個行業大鱷正高談闊論,指點江山。
孟遠找了個不起眼的後排位置坐下,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的山本一郎,怕是連正眼都懶得往這個“冷門”分會場瞧一下。
挺好。
一會兒,可千萬彆心臟病發作。
講台上,張華博士扶了扶眼鏡,打開了ppt。
這位從北美挖來的技術大牛,臉上是屬於頂級學者的平靜與自信。
他流利的美式英語響起,標題簡單直接:
《一種超長壽命、安全、低成本的新型橄欖石結構正極材料》
台下昏昏欲睡。
又是個實驗室裡的屠龍之技,沒勁。
但是,當第一張數據圖表出現在大屏幕上時,氣氛開始變了。
“常溫1c倍率循環,3000次後,容量保持率高於80。”
“嘩!”
台下響起一陣壓抑不住的低呼。
有位戴著眼鏡的日本老教授,手一抖,筆都掉在了地上。
3000次!現在市麵上的鈷酸鋰,頂多也就五六百次!
張華麵不改色,放出第二張圖表。
“通過獨創的複合碳包覆技術,零下20低溫容量,保持率70以上。”
“5c倍率放電,容量保持率超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