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蓋著紅章、寫著“絕密·不得複印”的資料,緩緩被擺在長桌中央。
張華咽了口唾沫,盯著那份文件,就像看到了死神。
“這不是卡脖子……這是卡脊椎!”
他嗓音發乾,眼神晦暗,手指指著那一長串的技術名詞:
“高精度雙麵塗布機,工業仿真軟件,微量氟添加劑……咱們命門全在人手裡。”
有人苦笑,也有人硬著頭皮點頭:“張博士說得對。”
“孟總,不是咱們泄氣,是這玩意根本就沒法打。”
“你讓咱們三年內啃下彆人用了三十年攢的專利壁壘——”
“您這是讓一群剛會跑的,去挑奧運冠軍的肩!”
話音剛落,全場陷入死寂。
有人掏出煙,又默默放回去。
技術人員,不是不想拚一把,隻是他們知道——理想得靠理論公式耕出來,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
可落在孟遠眼裡,這幅“撲街圖”,反倒格外刺眼,也格外可笑。
他在心裡嗤笑一聲:
“一群漂亮腦袋,卻把這清單當成死亡通知書。無知不可怕,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我早就開始布局了。”
他慢條斯理地站起,打開隨身攜帶的黑色筆記本。
啪。
那一聲清脆的翻頁聲,像一記耳光,打在所有自怨自艾者的臉上。
“張博士,三月十二日,我讓咱們投資部秘密成立專項組,到東京獵頭挖角,目標是一個叫阪田光子的團隊。”
“我知道日本不賣,咱們就挖人。他們的核心架構師,現在已經在濱江臨時駐地報到一個星期了。”
硬件部的王副總臉色煞白:“您……一個月前就開始動這事了?”
孟遠不理他,繼續翻。
“四月三號,我在法國投了一家瀕臨破產的數學建模工作室。”
“彆問為什麼是法國,那裡理論體係最完整。咱們從底層架構往上調,也許工業軟件這堵牆,第一個突破口就在他們手裡。”
軟件負責人李博士嘴唇抖了抖:
“那幫法國瘋子,我上周還說他們有啟發……原來,是您派過去的?”
孟遠沒說話,隻是指了指筆記本上,那一頁密密麻麻的化學式結構圖。
“至於氟添加劑。”
“繞不開日本專利?那咱們就改路線,什麼乙烯、碳酸酯,全扔掉。”
“張博士,你看看這一頁,用咱們的平台合成路線,理論驗證多久能拿出初步結果?”
張華接過那一頁紙。
開始,他眼裡還有疑惑。
五秒後,瞳孔劇烈收縮。
十秒後,張華猛地起身,椅子被他不自覺地推出老遠!
“天才……天才中的瘋子,這路線完美避開了所有專利組合,還能保留核心反應活性!不但能造,甚至比原路還便宜!”
“孟總,你這……你這什麼時候準備的?”
孟遠合上筆記本,一眼掃過所有目瞪口呆的臉。
“這份清單不是問題清單。”
他的聲音低,這一次沒人敢打斷他。
“它是答案,是下一輪技術大爆發的明確坐標。”
“誰掌握它,誰就掌控未來全球能源話語權。”
“所以我沒跟你們爭——不是因為我沒話說,而是……你們懂的,自己算過,才會信。”
沒人說話。
空氣仿佛都凝固了,隻有張華,一聲長歎後,默默躬身。
他終於意識到,眼前這個小他十幾歲的青年,才是整個會議室,真正掌握未來走向的人。
隨後,全場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