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廠商的人對視一眼:我們始終認為,合作大於競爭。
“好!”
孟遠在合同上簽下名字,“期待我們的合作。“
消息傳出。
眾特徹底坐不住了。
當天下午,施密特親自登門。
“孟總,我們需要談談。“
這一次,他的態度恭敬多了。
“當然。“孟遠泡上好茶,“早上的普洱,施密特先生嘗嘗?“
“謝謝。“施密特接過茶杯,猶豫片刻,“之前的提議,是我唐突了。“
“生意嘛,討價還價很正常。“孟遠笑容溫和。
“眾特希望能深化合作。“施密特深吸一口氣,“不僅是電池,還包括電控、電機……“
“甚至是合資建廠?“孟遠接過話。
施密特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
“遠新眾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沃爾夫斯堡,雙方各占50股份。“
孟遠拋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方案。
“專門開發麵向歐洲市場的新能源動力總成。“
這是陽謀。
合資,意味著利益捆綁。
眾特再想搞小動作,就得掂量掂量了。
“我需要向董事會彙報。“
“當然。不過施密特先生,有句中國古話叫‘買賣不成仁義在’。“
孟遠起身,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彆讓一時的算計,壞了長遠的友誼。“
施密特臉色微變,他聽出了警告的意味。
當晚,歐盟的調查不了了之。
第二天,眾特董事會全票通過合資方案。
一周後,遠新與眾特簽署了總額超過千億歐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歐洲市場的大門,徹底向遠新敞開了。
孟遠站在工廠的天台上,看著夕陽下的阿爾卑斯山。
小劉走過來:“孟總,國內發來賀電了。“
“嗯。“孟遠淡淡應了一聲。
“您好像不太高興?“
孟遠搖頭,"高興什麼?這隻是開始。"
真正的戰鬥,還在後麵。
技術封鎖、標準壁壘、市場準入……每一關都是一座大山。
他的目光投向東方。
"通知技術部,固態電池項目,該提速了。"
"這麼急?"
"嗯。給歐洲人看看,什麼叫真正的技術實力。"
一個月後,德國慕尼黑。
“遠新眾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辦公室裡,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與眾特的合作進展順利,第一批聯合研發的技術方案已經敲定,雙方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緊張地磨合。
一切,都朝著孟遠預想的方向發展。
“咚咚。”
專項小組負責人突然t敲門進來,神色凝重。
“孟總,布魯塞爾那邊,有動靜了。”
孟遠正在審閱聯合研發的進度報告,聞言抬起頭,
“啥動靜?”
“我們的情報顯示,他們最近頻繁出入歐盟環境委員會,正在全力推動‘碳中和’針對電池產業的條款,提前實施。”
“哦?”
孟遠放下文件,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
“具體條款呢?”
“針對電池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設定了極其嚴苛的上限——每千瓦時40公斤二氧化碳。”
負責人遞上一份加密文件。
“根據他們的算法,幾乎所有亞洲生產的電池,都會因為電網的煤電占比而嚴重超標。這份草案,矛頭直指我們。”
孟遠接過文件,快速翻閱著。
果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