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通訊社,在同一時間,向全世界發布了一封來自孟遠本人的公開信。
信的內容,簡單、粗暴,充滿了不加掩飾的殺氣。
“致美國車企:
關於固態電池的爭論,口水毫無意義。
我在此,以我個人名義,向你們,發起一場公開測試賭約。
地點:中立國瑞士。
內容:雙方各提供一輛最頂級的旗艦車型。在百家媒體和全球直播下,同時進行電池包撞擊與穿刺測試。
賭注:十億美金。
哪一方的電池先起火爆炸,其創始人,便以個人名義,向對方指定的環保組織捐贈十億美金。
你們可以挑選一家最優秀車企,你敢嗎?”
這封信,像一顆在金融圈和科技界引爆的氫彈。
瘋了。
所有人都覺得孟遠瘋了。
這已經不是商業競爭,這是用全部身家和聲譽,在全世界麵前進行的一場豪賭。
美國車企聯盟的辦公室裡,幾大車商看著屏幕上的挑戰書,臉色鐵青。
他們被架在了火上。
應戰,萬一輸了,就是“世紀打臉”,他們建立的“安全”神話將徹底崩塌。
不應戰?全世界都會認為他怕了,他們的三元鋰電池,真的不如遠新的固態電池。
幾分鐘後,美國車企更新了推特,隻有一句話。
“我接受賭約,讓事實說話。”
半個月後,瑞士日內瓦,廢棄的飛機機庫。全球媒體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場地中央。
一輛火紅色的美國電動賽車。
一輛銀灰色的中國電動汽車,搭載著遠新的“鳳凰一號”固態電池。
觀眾席裡,德國車企的總工程師克勞斯·舒爾茨,正襟危坐。
他受邀作為技術觀察員,表情嚴肅。
私下裡,他對華夏那家年輕公司的技術,始終抱著一絲德式的傲慢與懷疑。
“直播開始!”
隨著公證員一聲令下。
“轟——!”
兩台巨大的液壓擺錘,以雷霆萬鈞之勢,狠狠砸在兩輛車的側麵。
車門瞬間內凹,撕裂。
緊接著,兩根閃著寒光的鋼錐,精準地刺向嚴重變形的電池包。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克勞斯更是死死盯著屏幕上的熱成像畫麵。
下一秒。
屬於美國電動賽車的那塊屏幕,紅色的熱信號像病毒一樣瘋狂擴散。
“嘭!”
一聲悶響,一股刺鼻的濃煙爆出。
隨即,明亮的火焰從破口處躥出,幾秒內就形成了恐怖的鏈式反應,將整輛車吞噬。
克勞斯下意識的身體後仰,這場景他見過太多次了。
美國的三元鋰,就是這麼爆裂。
他立刻轉向另一塊屏幕。
然後,他愣住了。
中國電動汽車的電池包,同樣被刺穿。
熱成像畫麵上,隻有穿刺點周圍,出現了一小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溫度略高的區域。
一分鐘......
五分鐘......
十分鐘......
那輛銀灰色的跑車,靜靜地躺在那裡,沒有煙,沒有火。
什麼都沒有。
克勞斯緩緩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