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船剛抵達上海港碼頭,就引來一片議論。
岸邊,一個懷疑論者,跑船三十年的老船東“老何”,正跟身邊人嘀咕:
“看著吧,換電池,人工作業加吊裝,沒半小時下不來。我加一箱油也就這點時間,他這算什麼優勢?”
話音未落,碼頭上一台巨大的自動化吊機動了。
機械臂精準地探下,抓住船上那個藍色、耗儘電量的“電箱”。
【抓取】【起吊】
【平移】【放置】
整個動作行雲流水,沒有一絲多餘的晃動。
緊接著,它抓起旁邊那個早已滿電的綠色“新電箱”。
【抓取】【起吊】
【平移】【嵌入】
“哢噠”一聲輕響,精準入位。
整個過程,安靜的隻聽得到風聲和江水拍岸的聲音。
碼頭邊,一個巨大的電子計時器上的數字,在這一刻定格。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死死盯著那個數字。
老何的嘴巴,一點點張大。
【4分58秒】
全場死寂,幾秒後,人群中爆發出驚呼聲。
老何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掏出手機,打開計算器,手指哆嗦著,好像那不是手機,而是什麼燙手的山芋。
他身邊的年輕人好奇地問:“何叔,您算什麼呢?”
老何沒理他,喃喃自語:
“我那條船,加滿一次油,從進港申請、排隊、加油、離港……最快也要五個鐘頭……”
“他這個……不到五分鐘……”
“跑一趟南京到上海,我燒油的成本大概一萬二……他用電,據說不到五千……”
“我……去!”
老何猛地抬頭,像看怪物一樣,看著那艘已經準備返航的“長江一號”,爆了一句粗口。
“這他麼的不是船!這是印鈔機啊!”
這一刻,那些歐洲記者臉上的微笑,徹底僵住了。
他們終於明白,孟遠根本沒興趣在日內瓦的會議室,跟他們辯論什麼規則。
他用這震撼人心的“四分五十八秒”,在黃浦江上,當著全世界的麵,給了他們一記最響亮的耳光。
那記耳光,響徹了全球航運界。
“長江一號”電動船首秀後的48小時,全球媒體瘋了。
從n到路透社,頭版頭條無一例外被“東方魔術:五分鐘能源革命”這樣的標題占據。
無數船東的電話,幾乎打爆了武江航運集團的公開熱線,人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怎麼改?多少錢?什麼時候輪到我?”
熱度之下,潛流也在湧動。
歐洲方麵在經曆了短暫的失聲後,迅速發起了第二輪反擊。
既然技術上無法辯駁,就將戰場轉移到——成本。
一篇由“歐洲柴油機聯盟”授意的深度分析文章《電動船,一場昂貴的幻夢》,開始在各大財經媒體和船東論壇傳播。
文章的核心論點直指要害:
電動船初投資巨大、電池租賃是無底洞、維護保養充滿未知……總之,這是一場普通船東玩不起的資本遊戲。
一時間,剛剛被“印鈔機”點燃激情的船東們,又被一盆冰水澆得冷靜下來。
王建軍拿著打印出來的文章,氣得又拍了桌子:
“孟董,你看這幫孫子,又來搞輿論戰!明著打不過,就往水裡摻沙子,想把水攪渾!”
孟遠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眼神平靜。
“王老哥,彆急。他們出招,是好事。”
“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