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站起身,因為動作太大,椅子向後滑出,發出一聲刺耳的摩擦聲。
整個會議室的目光,都聚焦在他那張因震驚而漲紅的臉上。
安德森沒有理會失態的副手。
他緩緩地,伸出那隻布滿老年斑但依舊強壯的手,將那份薄薄的報告,拿到了自己麵前。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在那個數字上。
600hkg。
作為掌控著全球五分之一運力的海上王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它不是解決方案。
它是……新世界的大門。
這位見慣了驚濤駭浪的北歐老人,抬起頭,那雙灰藍色的眼睛裡,熄滅了最後的傲慢。
“孟先生……我需要一個……相信你的理由。”
孟遠笑了。
他等的就是這句話。
“我的理由很簡單。”
他靠回椅背,整個人放鬆下來,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主場。
“安德森先生,這不是一份技術報告。”
孟遠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是一張,通往下一個航海時代的,船票。”
“你們,願意上船嗎?”
寂靜。
長久的寂靜。
安德森那雙深邃的眼睛,在孟遠年輕而自信的臉上逡巡了許久,仿佛要穿透他的骨骼,看清他所有的底牌。
終於,他鬆開了攥緊的雙手。
那份薄薄的報告,被他輕輕放回桌麵,推向了孟遠的方向。
孟遠身後的談判專家,心頭一沉。
然而,安德森卻緩緩站起身,繞過長桌,向孟遠伸出了手。
“孟先生,寰流航運不買船票。我們要和造船的人,一起定義下一個時代。”
“歡迎你,來自東方的合作夥伴。”
一個月後。
遠新集團與寰流航運集團,在哥本哈根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啟動代號為“遠洋追夢者”的超級項目。
項目目標——建造全球第一艘全電力驅動、搭載“鳳凰二號”固態電池係統、總儲能量達到史無前例的3吉瓦時的超級遠洋貨輪。
消息一出,舉世嘩然。
全球航運業和能源市場,像是被投下一枚核彈。
支持者稱之為開啟了“零碳航運”的偉大黎明,而質疑者,尤其是傳統化石能源巨頭,則將其斥為一場不切實際的、危險的資本騙局。
這枚“核彈”的衝擊波,很快便以另一種形式,拍在了遠新集團的門上。
一份《金融時報》的影印件,被輕輕放在孟遠的桌上。
標題用加粗的黑體字寫著:
《海上移動的核彈?——誰來監管吉瓦時級的電池安全?》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頭銜長得嚇人的“獨立能源問題專家”。
辦公室裡,副總指揮老李的額頭全是汗,聲音都有些發顫。
“孟總,不止是《金融時報》,路透社……一夜之間,全都是這種論調。”
“全是衝著我們‘遠洋追夢者’來的。”
孟遠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地輕輕敲擊,像在打著某個無人知曉的節拍。
他沒看老李,目光依然停留在報紙上。
“嗯。”
一個字,聽不出任何情緒。
老李更急了,往前湊了半步,壓低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