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由數萬噸電池組成的“脊柱式龍骨”,像一根真正的定海神針,將船體的重心牢牢釘在海麵之下。
每一次巨浪的衝擊,都被強大的整體結構迅速吸收、傳導、消解。
駕駛艙內,除了窗外末日般的景象,連一個水杯都沒有傾倒。
屏幕上,重心偏移率始終沒有超過0.1。
張業和所有船員,看著這些數據,心中的緊張早已被巨大的震撼和自豪所取代。
風暴過後的第十二天,太平洋某預定坐標。
一艘專用的“能源補給艦”早已等候在此。
兩條巨大的非接觸式充電臂緩緩伸出,通過高功率電磁耦合,開始為“追夢者”號進行第一次海上充電。
整個過程安靜、高效,就像是一部科幻電影。
孟遠來到一間特殊的客艙,敲了敲門。
開門的,正是那位頭發花白的艾倫·埃文斯教授。
老教授的臉上沒有經曆風暴的疲憊,反而因興奮而漲紅,手裡緊緊攥著一台數據記錄儀。
“孟先生!”他激動地揮舞著儀器,
“不可思議!這簡直是工程學的奇跡!我記錄下了它對抗17級台風的全部結構數據,它的穩定性……超出了我所有的理論模型!這是劃時代的!”
孟遠微笑著遞過去一杯熱咖啡:“教授,辛苦了。真正的考驗,或許還沒開始。”
埃文斯接過咖啡,鄭重地點點頭,目光越過舷窗,望向美洲大陸的方向。
“我明白。數據的真實性,才是對那些懷疑者最響亮的回應。”
當船隻按計劃抵達洛杉磯港時,人聲鼎沸。
長槍短炮的鏡頭,對準了海平麵儘頭,那個越來越清晰的白色影子。
孟遠站在碼頭最前沿,身旁是美國能源部副部長——斯科特·湯普森。
一個典型的華盛頓政客,笑容和煦,眼神犀利得像一把刀。
“孟先生,恭喜。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湯普森的聲音透過同聲傳譯耳機傳來,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傲慢。
孟遠微微一笑,沒說話。
他知道,經曆過太平洋風暴的洗禮,眼前的陣仗,不過是茶杯裡的漣漪。
那艘白色的巨輪,“遠洋追夢者”號,如幽靈般滑入港口。
沒有一絲黑煙,沒有傳統巨輪那震耳欲聾的轟鳴,安靜得像一位優雅的女士,悄無聲息地靠近。
岸上的人群先是死寂,隨即爆發出不可思議的驚歎。
“上帝,它真的沒有煙囪!”
“聽,什麼聲音都沒有!”
湯普森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但他很快調整過來,側身對著身後的n鏡頭,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周圍的麥克風全部捕捉到。
“安靜,優雅。確實是了不起的工業藝術品。但作為能源部的官員,我更關心數據。”
來了。
孟遠心裡冷笑一聲。
上輩子跟這幫人打交道打多了,先禮後兵,明褒暗貶,熟悉的配方。
湯普森轉向孟遠,圖窮匕見:
“孟先生,一萬公裡的航行,兩次海上充電,如此龐大的船體,卻隻消耗了一大半的電量。這個數據……坦白說,超出了我們所有實驗室的理論極限。”
他攤開手,一臉“我隻是在陳述一個科學事實”的無辜表情。
“我們非常想知道,貴方是否采用了一些……呃,特殊的,尚未公開的‘能量管理技術’?”
話音一落,現場的空氣瞬間凝固。
所有記者的鏡頭“唰”地一下,從船上對準了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