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補能成本,將在現有市場價基礎上,上浮30。”
當孟遠向全球發布這則公告時,整個航運界都以為他瘋了。
所有人都想漲價,但沒人敢這麼說。
這句“上浮30”,在接下來幾個月,成了業內最大的笑話和談資。
幾個月後,巴拿馬籍貨輪“先鋒號”第一個吃了螃蟹。
它緩緩駛向那座矗立在太平洋中央,被譏諷為“海上妄想”的鋼鐵平台——“龍棲一號”。
船長辦公室裡,大副衝了進來,
“船長!賬單出來了!”
他沒有說彆的,隻是把一個數字戳到船長眼前。
【補能總成本:鹿特丹港的三分之一。】
無需任何多餘的解釋。
這串數字,對全球航運界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消息確認的瞬間,遠新集團的對外通訊被徹底打爆。訂單請求如洪水般湧入,擠垮了三台服務器。
所有人都意識到,一條新的黃金航線,不,是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
一年後。
太平洋的“龍棲一號”,印度洋的“龍棲二號”,大西洋的“龍棲三號”。
三座鋼鐵坐標,將亞歐主航道牢牢釘死在新的能源版圖上。
它們不再是國際航運業的選擇,而是一個新標準。
無數貨輪用船舵投票,繞開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傳統港口,奔向“龍棲”網絡。全球物流成本曲線,出現了曆史性的下跌。
舊時代的巨頭們終於感到了恐懼。
以傳統能源為核心的港口聯盟和石油寡頭們,發起了最後的反撲。輿論戰、專利訴訟、貿易壁壘……
所有手段用儘,卻全部砸在了“龍棲”網絡冰冷的成本數據上,被碾得粉碎。
但在絕對的經濟規律麵前,一切陰謀都蒼白無力。
因此,當位於倫敦的國際海事組織決定,將那枚象征全球海事最高榮譽的“戴維·瓊斯獎章”,史無前例地授予這位來自東方的顛覆者時,沒有人感到意外。
他們隻是在等待。
等待在這場萬眾矚目的頒獎典禮上,新王與舊王,將如何完成最後的交接。
倫敦,國際海事組織總部。
聚光燈的溫度炙烤著講台,秘書長手捧純金獎章,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他,是我們這顆藍色星球,最偉大的——守護者!”
掌聲如潮水般湧來。
秘書長微笑著轉身,準備將這枚全球海事的最高榮譽,掛上那個東方男人的胸前。
就在這時。
“我反對。”
一個冰冷生硬的聲音響起,
掌聲瞬間斷流,隻用了一秒,就一片死寂。
全場千百道目光,像被無形的線牽引,齊刷刷地轉向嘉賓席前排。
一個男人緩緩站起。
西裝的剪裁無可挑剔,銀白的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他隻是站在那裡,就讓周圍的空氣凝重了幾分。
他胸前的銘牌說明了一切——
約翰·亨德森,標準雪神集團,執行主席。
舊能源帝國的君主。
秘書長的手停在半空,臉上的笑容僵住了。記者席那邊,快門聲突然從規律地閃爍,變得瘋狂而雜亂。
明天的頭版頭條,誕生了。
亨德森沒有理會任何人,他的目光像釘子一樣,釘在台上的孟遠身上。
“秘書長先生,我尊重國際海事組織的決定。”
“但我絕不認同,將‘守護者’這麼崇高的詞,用在一個正在摧毀全球能源秩序、讓數千萬產業工人失業的……投機者身上!”
最後三個字,他幾乎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穩定!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基石!而不是某個天才不負責任的狂想!”
台下,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