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馬上進行量子力學模擬!”
整個實驗室瞬間從死寂中驚醒,所有人像被注入了強心針,瘋了一樣撲向自己的工作站!
這一次,他們不再是摸索,而是驗證一個已知的“神諭”!
當完全按照孟遠“神圖”合成的第二代催化劑,再次被投入反應釜。
主控室屏幕上,那條代表活性的數據曲線,以一個近乎垂直的角度,慢慢抬頭!
數據衝破了第一代催化劑的紀錄線!
突破了理論計算的極限值!
它還在漲!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見證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發生!
最終,那條曲線,定格在一個讓所有人感到頭皮發麻的數值上!
“成功了……”
不知是誰先喃喃自語。
“我們……成功了!”
下一刻,整個實驗室徹底沸騰!
人們不顧身份,不顧年齡,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當晚。
全球最權威的《自然催化》期刊線上論壇。
一個剛剛注冊,id名為“一個東方業餘愛好者”的神秘賬號,發布了一篇新帖子。
帖子裡沒有任何文字說明,隻有一張圖片。
那是一張催化性能曲線圖。
圖中,一條紅色的曲線,高高淩駕於所有已知的催化劑性能曲線之上。
這張圖,瞬間將整個西方化學界,炸得人仰馬翻。
半個月後。
“東方業餘愛好者”事件引發的學術海嘯,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那張神秘的性能曲線圖,引起了西方材料科學界的妒忌,無數頂尖實驗室都在嘗試複現,卻找不到背後的理論依據。
但這場風暴的發起者孟遠,卻早已消失在公眾視野。
對他而言,那張足以改寫教科書的催化劑“神圖”,僅僅是他龐大計劃的棋盤上,落下的第一顆棋子。
它的成功,是為了驗證一套全新的材料學理論,同時,也為了給真正的主角——“創世紀”項目,爭取寶貴的時間與資源。
今天,棋局的第二步,即將落下。
遠新中央研究院,航空動力係統測試中心。
這裡是“創世紀”項目聖地,此刻卻安靜地能聽到中央空調送風的聲音。
成百上千名科研人員、工程師和設計師穿著白色的工作服,聚在測試台下,形成一片沉默的海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測試台中央那個“怪物”上。
那是一台通體漆黑的動力單元。
它沒有傳統發動機的管道和機械結構,隻在特定位置預留了電纜接口。
它就是“鳳凰四號”,全球第一台航空級全固態動力電池包。
測試台下,程默感覺心臟快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了。
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儘管對自己的設計,有過成千上萬次模擬,
但這是第一次,將幾千個能量密度高達800hkg的超級電芯集成為一個整體,進行滿負荷極限功率輸出。
那瞬間釋放的能量,理論上足以媲美一場小規模的雷暴。
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任何一個電芯的失效,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反應。
“放輕鬆。”
一個沉穩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程默一怔,轉頭就看到了總指揮台上的孟遠。
全場隻有他一人還悠然地坐著,手中端著一杯熱氣騰騰的清茶。
他沒有看那台萬眾矚目的“鳳凰四號”,而是看著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眼裡帶著一絲笑意。
“小林,你給那潑猴戴上的‘緊箍咒’,足夠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