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是因為黃巾軍的商人前往交州進行的貿易。
占城稻自然也就被傳了進來。
有人會奇怪,不是黃巾軍被四麵楚歌麼?
怎麼商人還能前往交州?
而且之前不是發生了白衣渡江麼?
為什麼沒人阻攔?
答案很簡單……
因為這裡是古代。
哪怕這裡的超凡文明再強悍。
哪怕這裡的超凡體係再豐富。
這裡也僅僅隻是封建王朝而已。
也就是說,通信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裡,先不提白衣渡江的消息傳到全境需要多久。
就算是真的傳遍了天下,難道商人就要全部擊殺?
不可能的。
真的要是這樣,那率先反了的就是那些門閥世家了。
最多也就是扣人。
但問題是,隻要錢到位,有什麼是不能放行的呢?
畢竟每個月幾百石糧草的俸祿,拚什麼命啊!
畢竟太平道是反賊沒錯。
但那些養寇自重的門閥世家們,難道就是清純白蓮花了?
彆逗了。
真的要是那樣,太平道還起個屁義?
直接回家種地去得了。
所以占城稻傳入太平道境內也就理所當然起來。
有了占城稻,育種嫁接、雜交培育等方法很快就得到了證實。
沒辦法。
誰讓“登抄”太好用了。
500倍到1000倍的生長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快到足以讓任何科學家口水直流的程度。
誰能拒絕,將120天成長周期的水稻,壓縮到3~6個小時就能成熟呢?
很快,經過各種亂七八糟的技術實驗。
很快,畝產糧食已經提升到了360斤。
也就是畝產3石。
不過這並不是極限。
經過諸多測試,畝產糧食的產量也在急速提升。
很快,畝產糧食的產量就已經提升到了10石!
也就是畝產1200斤!
這個產量,放在現代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但是在古代……
這就是神物!
糧食提升了六倍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最少可以養活全境內最少5倍的人口!
彆說如今的90萬人。
就算是300萬人,也綽綽有餘!
在擁有足夠1萬軍隊以及治下百姓一年的糧食之後,黃巾軍就已經開始了全新的動作。
率先第一個攻擊的,就是東方的吳郡。
也就是日後魔都周邊地區。
這地方是長江出海口。
也是未來太平道重要的交通運輸航線。
是必須要拿下的。
百中取一,而且還是吃飽喝足,有著道術加持的黃巾軍,自然不是吳郡那些門閥世家能夠抵禦的。
很快,吳郡就已經被黃巾軍占領。
占領了吳郡之後,黃巾軍治下的人口已經提升到160萬!
然後繼續之前在丹陽郡的那一套。
打世家,分田地。
得益於丹陽郡發生的一幕,吳郡的人心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凝聚。
在這之外,方默也開始推廣村莊集體承包製。
采用獎懲並用的積分製進行考核。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這個年代,就算有個彆懶漢,也很快就被通報批評,直接社死。
就算沒有社死,並且屢教不改的。
那就丟去修路、挖礦、挖水渠。
什麼都不願意乾的……
基本上都會發生意外,死於山越族手裡。
什麼?
吳郡沒有山越族?
那這些懶漢是怎麼死的?
難不成,還是黃巾軍殺的?
黃巾軍對於百姓的好,那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就算有人造謠,也沒人相信。
再說了。
一群懶漢。
在這個時期的百姓眼中,那就是浪費糧食,活著也白費的蛀蟲。
早死早超生好了。
時代不同,百姓的認知不同。
自然十分質樸且樸素。
不過要說真正讓吳郡的百姓迅速歸心的根本原因,還是已經被黃巾軍發放的稻種。
稻種的產量並不是最高的。
畝產隻有3石。
也就是360斤。
然而就算是如此,這種稻種也成了神物!
弄得太平道的36方渠帥還找張角進言,要求張角阻止這種稻種傳播。
理由是萬一被朝廷或者其他諸侯弄去,到時候他們就慘了。
張角三兄弟帶著眾人去了試驗田。
然後一群人就再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話。
畝產三石的水稻聽上去好像沒什麼。
但是這個年代的畝產水稻,一共也才250斤。
方默這是直接提升了44。
這種神物,簡直堪稱奇跡!
而且還是那種種在所有土地上都能達到畝產360斤的稻種!
這能不是好東西?
當然是!
可……
方默和張角三兄弟是傻子麼?
當然不是。
這稻種有著千般好、萬般好,就是有兩個小小的問題。
第一個,對於肥力的需求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很正常。
畢竟畝產增多了嗎。
需要肥力多,這也很正常。
畢竟能量守恒。
第二個,這是雜交水稻……
意思是,這種水稻最終傳承四次!
到達第四次的時候,就再也無法傳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