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等到眾人破了城之後,看到的卻是一幕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情況。
全城的百姓全都虛弱至極,要不是軍醫立刻出動,恐怕九江郡的百姓就要徹底滅亡了。
原來這防禦大陣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想要激活防禦大陣,就需要與全城人的氣血相連。
防禦大陣破了,全城人的氣血也會被重創。
氣血對於人類,相當於半條命。
沒了氣血,輕則大病一場,重則直接死亡。
不得不說,這些門閥世家是真的狠。
不過……
就算是得知了這種事情。
就算是九江郡城裡的百姓死了一大半,最終清點人數之後,隻剩下了10萬人。
要知道之前九江郡可是足足有著43萬人!
方默最終卻什麼也沒說。
原因很簡單。
因為沒意義。
雖然黃巾軍在他的帶領下,的確已經有了改變。
但是……
他不可能為了不損失這些百姓而選擇不破城。
九江郡,是太平道和荊州接壤的地方。
也是大漢官軍最直接的橋頭堡。
如果不掌握在手裡,那麼到時候太平道麵對的就是大漢鐵騎的平原能力!
那是連匈奴都扛不住的恐怖實力。
哪裡是太平軍這種農民武裝抵禦的?
不是方默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而是太平軍想要保持勝利,就需要戰略上輕蔑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彆看皇甫嵩被方默欺負的很慘。
最後隻有兩萬人逃回去。
但是……
要知道在加強了一倍射程,而且還是在潰敗的情況下,還隻能留下一半人。
這簡直就是奇跡!
也就是皇甫嵩了。
換成這個時代的其他人……
方默還真的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走脫。
不過……
陷陣營和呂布沒準可以。
搖了搖頭,方默沒有理會這些。
而是看向了會稽郡和豫章郡。
不過遲疑了一下之後,方默還是歎了口氣。
不行。
九江郡雖然沒有為自己造成什麼傷害。
但是九江郡地盤太大了。
黃巾軍需要徐徐圖之。
需要消化。
沒有理會大漢官軍的挑釁。
黃巾軍開始收縮兵力。
每天,都有從其他各郡進入黃巾軍地盤的百姓。
其中自然是龍蛇混雜、良莠不齊。
不過方默卻並不在乎。
有了棉花,這些人就是最好的農奴。
而且關鍵是他們的位置還在外麵。
得益於“太平印”的加持。
在諸多道術的加持下,大量的棉花在瘋狂生長。
隨之而來的,就是高強度的工作。
那些英雄好漢們每日參加完工作,又基本上將賺到的錢投入到銷金窟之中。
瓦子、賭館、酒樓、客棧……
反正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東西都有。
足夠家財萬貫進來,傾家蕩產出去。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整個太平道境內,隻有這一處地方可以被默許開辦這些東西。
畢竟現在還是在打天下的時候。
方默或者說太平道不可能一邊對外打仗,一邊管理好境內的內務的同時,還能去管那些間諜。
所以最好的辦法。
就是將這些人按在邊境。
如此一來,不論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都隻能在邊境為非作歹。
也隻能在邊境胡來。
但是又不可能放任這些人去邊境搗亂。
最終權衡利弊之後,才有了這一塊“特區”。
這裡是棉花種植園。
也是英雄好漢們的銷金窟。
不管他們來自何方,不管他們要做什麼。
隻要進了這裡,先乾十年再說。
至於說十年之後如何……
嗬嗬噠。
十年時間還不能推翻全世界,那就算他笨!
在將這些不安定因素擋在邊境之後,黃巾軍境內新一輪的征兵開始了。
不過這一次並不是朝著百姓征兵。
而是對民兵征兵。
民兵,其實就是府兵製的延續。
閒時為農,戰時為兵。
還曾經有人吹噓過這種製度的好處。
什麼節約財政。
什麼平定地方不安因素之類的屁話。
是的,就是屁話。
這種民兵的戰鬥力……
顯而易見的差。
民兵一年能夠參與訓練的時間加起來不會超過七個月!
其中還斷斷續續的。
而且還有四個月的時間不利於運動。
這能有戰鬥力才叫見鬼。
而且這種民兵,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神射手。
沒有遠程單位,就依靠一群近戰步兵?
怕不是都不夠騎兵砍瓜切菜的。
什麼?
火槍兵?
火槍也是需要培訓的!
你不會以為三段式射擊就很容易吧?
沒有一定的組織力度,沒有一定的默契,就一個三段式射擊就能讓自己人混亂起來!
那還打個屁!
所以脫產士兵是必然存在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也隻有脫產士兵才有足夠的戰鬥力。
但是民兵並不是沒有用了。
經過方默的安排。
民兵成了各地衙役、保鏢以及捕快的選拔搖籃。
如今,民兵也成了正規軍的征兵搖籃。
理論上,整個太平道境內所有的男性在成年之後都要經過民兵訓練。
這個政策將會一直下去。
以後最多審核標準會提升。
但是政策不會改變。
因為打贏了大漢軍隊,所以報名人數並不少。
經過擴充,如今太平道旗下的正規軍士兵總數,終於突破了三萬人。
三萬精兵+15萬輔兵。
這也是如今黃巾軍的所有力量。
當然,民兵方麵,已經達到了60萬。
其中第一批民兵已經結束訓練,回家務農。
他們將會保證每個月訓練一周的情況下,以應對接下來的戰爭。
得益於糧食的豐產。
如今太平道治下已經不缺糧食。
不缺糧食的結果就是,種植糧食的時間大幅度縮減。
哪怕現如今太平道治下共有170萬人,也足夠所有人吃三年。
有了充足的糧食之後,大量的物資也就湧入太平道。
百姓在增加,糧食需求也在增加。
但隨著第一代農業傀儡的研究成功,太平道治下的農田逐漸轉向機械化、規模化種植。
以前那種一群人忙碌大半年,卻隻能勉強為生的情況不複存在。
糧食開始豐收。
大量糧食的存在,也讓太平道掌握了大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