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成年人也可以通過參加成年人夜校來進行學習,然後在每年的固定月份進行成年人高考。
而國考則是考特定的模式了。
其中包括對於太平道政策、法律以及現象的理解、天文地理、數算、農業、醫學等等諸多學科。
想要在太平道治下當官?
可以,去參加成年人高考。
然後參加國考。
通過國考,才能成為公務員。
然後進入為期一年的實習期。
實習期間,用於參加各種選調、測試。
會根據參加不同的夜校而有所差異。
比如醫學夜校,會主要被分配到醫療係統。
比如農業夜校,則是主要被分配到農業係統。
總之,想要當官,就去參加對應的夜校,從而獲得成績,最後參加國考。
當然,也可以去做學問。
在太平道境內,有著名為“翰林院”的機構。
這個機構用於吸納不願當官,喜歡鑽研學術的名士。
這些名士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所有同好,用於學術研究。
數算夜校或者考入對應數算學校的應試考生,都可以來到這裡進行進修。
一些琴棋書畫也會進入其中進行鑽研。
不過要說在太平道治下,最為特殊的,就是道學院。
所有太平道的道士,都將會從其中被挑選出來。
主要用於學習道教文化、學習道教禮儀,學習太平道的道術。
實際上,道學院和翰林院比鄰。
許多翰林院的特殊職業,也都和道學院有聯係。
比如在太平道治下,道術和農業、天文等職業相掛鉤。
尤其是農業!
民以食為天,是太平道境內最出名的一句話。
尤其是在如今太平道境內竟然已經很少出現農民種田的事情了。
是的,諸葛珪完全沒想到,太平道境內,百姓正在脫離土地!
在太平道境內,百姓們更喜歡討論的是如何賺錢、如何從軍、如何學習。
頗有一種儒家所言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以至於諸葛珪都有些失魂落魄了。
以往的信念正在崩塌。
難道……
儒家的那些東西,真的做錯了麼?實際上所有了解到太平道境內東西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儒家一直尊崇的都是天人感應,都是服務於君王。
妄圖將君王供起來,然後構建和諧的太平盛世。
但是……
這樣做的代價是什麼呢?王朝匆匆不到兩百年就結束了。
當然,現在這個詛咒還沒有生效。
但是在太平道境內,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那就是東漢到底是不是西漢?
同樣都是漢朝,兩個政權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西漢會誕生出那麼多明君,卻在短時間之內衰敗?
為什麼東漢昏君層出不窮,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思辨。
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就這樣出現在了太平道境內。
大不敬!
這是諸葛珪聽到這個討論時唯一的想法。
可是……
這卻偏偏仿佛習以為常。
諸葛珪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去參加成年人高考。
結果嘛……
太難了。
他不得不報考成年人大學,開始了學習。
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對於諸葛珪來說,有一種重新暢遊知識海洋的暢快感。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那就是選擇哪一係。
不同的係之間,有著不同的選擇。
甚至其中還有政治、曆史兩個大係。
這也是諸葛珪糾結的選擇。
不過後來在弟弟諸葛玄的建議下,最終諸葛珪選擇了政治。
然而當進入其中之後,諸葛珪人都傻了。
因為這政治,和他想的不太一樣。
他以為學得是什麼馭民五策。
結果政治學得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雖然方默也是一知半解的。
但是編嘛。
反正政治這東西,就是怎麼忽悠怎麼來。
漸漸的,諸葛珪發現了這一點。
整個政治係學習的,並不是其他,而是……
屠龍術!
天知道當他發現這東西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並且其中還教授了曆代某個政策的使用說明,在不同使用環境中,誕生的不同效果。
並且還學習了如何當一名官員。
當官需要學麼?諸葛珪以前認為不需要。
因為他隻需要做好學問,做好結交,自家的家學就已經足夠了。
但是當他開始真正學習太平道治下的政治學之後,他就麻了。
因為政治這門學科,需要涉及到的分類太多了。
農業、天文、地理、堪輿、道術、星象……
反正許多看上去無用,甚至沒有關係的東西,都要學!
其中還有曆代被各大世家門閥列為必讀讀物的……
《管子》。
喜歡開局紙人術,橫推超凡世界請大家收藏:()開局紙人術,橫推超凡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