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軍隊也有著完善的退休製度。
退休後的將領中,優秀的也可以前往軍事學院進行教學。
就算是那些一般的,要麼前往後勤部門。
要麼轉業歸家。
總之,有的是崗位需求。
而且關鍵是是有扶持的。
招募一個退伍老兵進行工作,不但擁有武力震懾,還有補貼,關鍵是還可以和軍方搭上一點關係。
隨便從軍方采購部門露出一點點東西,那都不是普通商人能夠接手的!
沒有將軍世家的支持,你想都彆想!
都說太平道治下沒有門閥世家。
但其實也有。
這東西是根除不掉的。
因為這是整個華夏文明的根。
隻不過在太平道治下,門閥世家要夾著尾巴做人而已。
看似沒有自由。
但其實隻要不違法亂紀,不玩什麼為非作歹,想要當天龍人並不是一件難事。
方默都知道,一旦自己百年之後,要麼迎來清算,要麼就會被各種蛀蟲啃食殆儘。
但這是朝代周期律,他已經儘最大努力了。
甚至方默還不怕被清算。
甚至方默還打算努力一把。
哪怕最後仍舊失敗了。
也不是什麼大事。
因為他來過。
這就夠了。
太平道終於發揮出它的曆史作用。
也終於可以讓這片大地上的人們,知道什麼叫做盛世,什麼叫做尊嚴!
有尊嚴的活著,吃飽飯。
這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方默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儘善儘美。
畢竟連老人家都沒有做到。
他方默算個什麼東西?可就算是如此,當曹操從劉備口中得知關於太平道治下的一切時,哪怕生性狐疑的曹操,也忍不住眼眶紅潤起來。
“大同盛世!”
看著情緒不能自已的曹操,劉備笑而不語。
他當初之所以選擇加入黃巾軍。
的確是形勢所迫。
但當他加入之後,他就知道,自己的選擇對了!
公孫瓚雖然沒有曹操那麼激動,但也忍不住心馳神往。
太平道的誌向可比大漢朝廷強多了。
而且背後依靠太平道恐怖的後勤能力。
公孫瓚可以想打到哪裡,就打到哪裡。
哪怕將來真的打下來全世界,受限於全世界的廣闊,太平道也不會如同劉邦一樣誅殺功臣。
反而還會進行分封。
就算不是分封,也會進行殖民。
那就需要軍隊!
就算到時候手底下的人馬少了。
但那也是軍隊!
掌控一地的軍隊。
雖然有著輪番的機製,無法做大做強。
但那就意味著有用!
有用的武將,從來都不會遭到清算!
恩,嶽飛除外。
畢竟完顏構那種腦回路的皇帝也很少見。
再說了,到時候如果黃巾軍這邊的繼任者讓自己不舒服了。
完全可以直接造反。
而且孤懸海外,根本不用擔心被立刻察覺。
怎麼說都要比現在在大漢朝廷強太多了。
各種掣肘不說,就連糧草都不能齊全。
這樣的朝廷,狗都不待!
公孫瓚的同意並沒有出乎劉備的預料。
而是將目光落在曹操身上。
曹操有些遲疑。
這份遲疑,不是因為太平道對他命運的安排。
同時也是一種不甘。
其實哪怕此時此刻的曹操,仍舊有些不甘心。
他隻是一時大意,所以難免還想東山再起。
不過……
曹操:“玄德兄,如果操不願歸降……”
劉備:“殺。”
如此簡單直接,反倒是讓曹操徹底安下心來。
一旁的公孫瓚摸了摸脖子,有些心有餘悸。
方默這是根本沒有給他們反悔的餘地。
要麼投降,要麼死。
曹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笑著表示同意歸降。
劉備點了點頭,笑著聊了一會兒,就借故離開了。
等到劉備見到方默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
劉備:“主公,幸不辱命!”
方默:“哈哈,玄德辛苦了,先行休息一下,接下來就要勞煩玄德了。”
劉備:“主公折煞我了……”劉備再拜。
寒暄之後,劉備離開。
賈詡慢悠悠地走了過來。
賈詡:“主公。”
方默笑著說道:“文和來了?”
賈詡:“主公打算什麼時候出兵?”
方默:“如今曹操被趕跑,呂布和董卓的矛盾必然會出現,一旦董卓亡故,就開始進攻。”
賈詡:“可如果呂布不殺董卓呢?”
方默笑著反問:“董卓的脾性,能容下呂布?”
賈詡笑了。
雙方都知道,呂布和董卓都是武夫。
而且一個當世第一。
一個從小精通騎射。
之前因為有曹操的緣故,所以董卓為了拉攏呂布,特意許諾了很多好處。
其中就有納他為義子的條件。
在東漢末年這樣一個時代裡。
義子和義父之間的關係,也是十分牢固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如同後世的娛樂圈。
你不拜碼頭,憑什麼讓人家花錢捧你?
什麼?
你有實力?
說得好像彆人沒有一樣。
更何況是古代這個君臣父子的封建時代。
義父和義子的關係很牢固。
不過呂布殺了董卓,也不算是胡來。
他是大義滅親。
隻是……
當時的朝堂已經被曹操掌控。
劉備寄人籬下,自然不希望呂布這等猛將為曹操所用。
所以才勸說曹操殺掉呂布。
實際上,後來漢獻帝在退位之前,還特意將呂布封侯,並且還讓他葬入皇陵。
可見對於漢獻帝來說,呂布是有功的。
其實看一看當初呂布的所作所為就知道,在他真正角逐天下之前,他一直都是大漢的溫侯。
隻是可惜,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太狠了。
彆說呂布。
就連劉備都無法在法理上反對。
更何況呂布還隻是一介武夫。
如今,沒了曹操掣肘。
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是必然被激化的。
什麼?沒有激化?嗬嗬噠,你以為方默第一個招降的賈詡是為了什麼?
總有些人,最適合的白手套人選。
也正是因為方默這種雖然心係百姓,卻也不擇手段之人,才能被賈詡看重,並且心甘情願的拜為主公。
荀彧、荀攸叔侄兩人雖然早早就被賈詡弄到了太平道境內。
但荀家卻並沒有入仕。
荀家選擇的是去研學。
方默隻是讓人監視之後就沒有強求。
荀家不幫忙,又不是隻有荀家。
等到荀彧、荀攸亡故之後,荀家也就落寞了。
到時候就算荀家再有骨氣,也有人考慮入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