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阿可也不繞彎子:“我一個朋友的劇組,最近少個龍套,他要求挺高的,我看你演技不錯,你要不要去?”
方默頭頂冒出一個問號。
他演技不錯?
他之前演得不都是雜魚麼?
雜魚還能體現演技?
不過回過神來,他自然沒有去問,直接答應下來。
顯然,這是“劫難”在發揮作用。
終於要來了麼?
紅塵煉心?
對於方默的態度,俞阿可很滿意,不過他還是開口說起為什麼找方默的原因。
說白了,他那個朋友的劇組裡,導演的要求太高。
偏偏那位導演知名度還挺大,劇組也有流量明星存在,所以不愁招商。
但這樣一來,導演對於龍套的要求就很高了。
方默自己沒什麼感覺。
但是俞阿可對於方默的感觀十分不錯。
尤其是方默還被業內封殺。
聽上去好像有點不解。
既然方默已經被封殺了,為什麼還給方默介紹資源?
但其實方默這個封殺,就是一句玩笑話。
一個區區群頭而已。
他所謂的封殺,對於業內真正的腕兒來說,就是一句玩笑。
隻不過方默背後沒有靠山,所以才會顯得很嚴重。
嚴重到,方默自己去接戲的話沒什麼。
但是方默如果想要去找群頭接戲,那基本上是彆想了。
乍一看,好像方默被封殺是一件壞事。
但是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娛樂圈已經階級固化的情況下,想要起來,你需要先讓彆人知道你是誰!
然而這談何容易?
現如今男藝人其實起來比較容易。
參加選秀就可以。
但問題就在這。
選秀節目已經被限製。
而且說是選秀,其實就是資本的遊戲。
就連那些大明星都被各種操控。
更何況方默這種默默無聞的新人?
所以第一個,就需要讓業內知道你。
這就又陷入了一個怪圈。
你要讓業內知道你,你就需要先成名。
你要先成名,你就需要讓業內知道你。
直接封死新人出頭的道路。
隻有一個劇組一個劇組的前去磨合。
然後一直到某一天被某位貴人看上。
是賣溝子也好,是其他也罷。
反正總之是有貴人提攜。
才能夠作為主要演員出演某些作品。
沒有人提攜?
那就隻能日複一日的去重複龍套生涯了。
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十幾年前了。
現在娛樂圈已經很久沒有拿得出手的男新人了。
什麼是拿得出手?
答案是獨自扛招商,抗劇,抗收視,抗熱度。
總之,絕對的一番大男主!
方默記憶中,隻有25年上映的《藏海傳》中的蕭戰,才有一點這個意思。
而且關鍵是這部戲之所以好,是因為導演,而不是男主。
如同《琅琊榜》、《慶餘年》那種男主帶著整個項目飛的劇,已經沒有了。
而《慶餘年》已經是將近六年前的作品了。
今年上映的《慶餘年2》,在總體都不如第一部的情況下,仍舊拿下鵝廠年冠,也真的不容易。
而方默這種被一個區區群頭封殺的事情,反而讓業內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
如今,俞阿可遞過來了橄欖枝。
方默雖然知道,這是“劫難”的前兆。
但他還是接了。
逃避,不是解決的辦法。
而且“劫難”越是逃避,也就越難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