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景瀾一本正經,繼續說道:“淮縣縣令在位一年多,淮縣經濟騰飛。”
“在所有縣城都向外逃的時候,淮縣主動接收了三十萬流民。”
“之後組織流民參加修建城牆,安排願意的流民落戶本地,讓百姓與縣衙主持的項目合作,互利共贏,所有淮縣的百姓沒有一人因為乾旱遷徙。”
“皇上,李玉此人本就是京城人士,有勇有謀,可堪大用,微臣建議特調李玉到東昌府,擔任知府,管理漕運和鹽鐵轉運事務!”
眾人聽著冷景瀾說完,紛紛點頭,能在大旱之年接收三十萬流民,確實是非常大的功績。
敢於人先,開展官民合作,也是開創了先河,淮縣的官民合作順利,也可以把這個模式推廣下去,讓各地模仿,以此減少逃亡的人數。
皇帝點頭:“這李玉倒確實是個人才。”
文王看皇帝想要答應,立馬站出來說道:“皇兄,這淮縣縣令不過是七品,調到東昌府擔任知府,連跳多級,不妥啊。”
諫議大夫夫世珍站了出來:“皇上,特殊時期,特殊人才就應該破格提拔。”
“微臣對於冷大人所說的為朝廷注入新鮮血液很讚同!”
“大旱開始,咱們這些在位多年的老家夥沒有提前預測到嚴重性;發生之後也沒有解決的能力,隻能按部就班。”
“過去這麼久,隻有新任尚書令,還有一些新任職的大人有所成就,這就證明!”
“必須儘快為我大夏心臟輸入新鮮血液!”
夫世珍跪下:“老臣請陛下破格提拔李玉,擔任東昌府知府!”
月先生看時機成熟,也上前一步附和夫世珍的話:“微臣請陛下破格提拔。”
其他人也紛紛跪下:“請陛下破格提拔!”
皇帝看大勢已成,便宣布:“著淮縣李玉,因功卓著,破格提拔,升任東昌府知府,即日上任!”
群臣:“皇上英明!”
皇帝眼神犀利,看著冷景瀾:“尚書令,你不是還有一個舉薦的人,來吧,說說這人又有什麼功績?朕要怎麼破格提拔他?”
皇帝想著,這下總該說尉遲虎了吧。
尉遲虎身無寸功,之前提拔為城西縣尉,已經格外開恩,要是冷景瀾再想把人塞到戶部,就算是駙馬,也得給他長點記性!
這是朕的天下,可不是他冷景瀾的。
冷景瀾道:“皇上,李玉提拔後,淮縣縣令空缺,臣舉薦翰林院編修,今年二甲第二名的蘇生前往擔任縣令。”
“嗯?蘇生?”
皇帝對他有些印象:“女狀元後援會的會長蘇生?”
“對,就是他。”
“此人是江都縣人,皇女殿下跟微臣進京城路上,偶然遇到,當時他身無分文,是皇女殿下賞賜了些碎銀,才讓他能夠進京趕考。”
“此人身無分文,一路顛簸,還能得了二甲第二的好成績,實屬不易。”
“要是他有足夠錢財,足夠的溫書時間,說不定能衝擊一甲。”
皇女站了出來:“父皇,確有此事。”
章誌文站了出來:“皇上,蘇生在翰林院擔任編修,文采確實不錯,而且前幾天聽說他還幫皇女殿下跟水文司的人修正了引水方案,可見蘇生既有文采又有才能。”
皇帝點頭,這麼多人為蘇生說話,想來確實是個有才能的。
水文司莫大侑聽章誌文點自己,也站了出來:
“皇上,蘇生確實讓我們修正了方案,思維敏銳,並非循規蹈矩之人,才能可堪大用。”
皇女看大家說的差不多了,主動道:“父皇,淮縣縣令雖然官職不高,但縣衙現在有許多項目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