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溫說來說去,就是不同意兒子當這個太子太師。
以他對女帝、攝政王的了解,一定是跟自己兒子商量過的,這個逆子居然還答應了。
難道他想把策家拉入火坑嗎?
之前策家的下場,他難道還想再來一次。
策文輝麵對老父親質問的眼神,選擇了低頭不說話。
要是小焰跟他撒潑耍賴,他肯定也抵不住,真不怪他。
策溫看兒子低著頭不看自己,真是一通火沒地方撒。
覺得策文輝不適合當太子太師的,不僅策溫一個人,一些保守的大臣,還有吳三季也覺得不合適。
關於太子太師,之前冊封太子的時候,他就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跟冷景瀾關係密切的月先生,還有一個是學識淵博的章誌文。
章誌文跟女帝還是沾親帶故的關係。
這兩個人無論他推舉上去哪一個,都對自己站隊有利。
可女帝一開口就冊封了,他之前就站錯隊,不敢貿然反駁,還好策溫先開了口。
這樣也省得他冒險出頭。
麵對策溫的反對,冷景瀾跟賀念瑤自然知道,他的擔憂是什麼。
榮寵太過,有時候確實不是什麼好事。
冉穹也站出來支援策溫:“陛下,策大人所言極是,太子啟蒙,德行為先,當以文教為重。”
“武將授武略自是應當,然總領東宮教習,恐有偏頗。”
龍椅之上,賀念瑤麵色平靜,等他說完了,才說道:“東宮不會有三師,太子太師,教文教武。”
“至於文教啟蒙、德行教育,朕和攝政王會親自教導,大家不用擔心。”
“且,策愛卿,自覺能很好勝任太子太師一職,對嗎?策愛卿?”
說完目光直直看向策文輝,策文輝文韜武略不是亂說的,他從小聰慧,走武狀元這條路,是因為策家需要武將。
若是策溫並未失勢,或許策家出的就是狀元郎!而不是武狀元。
賀念瑤點到他,策文輝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陛下、攝政王,臣策文輝叩謝隆恩。”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他接受得如此乾脆利落。
策溫差點跳起來。
龜兒子!
策文輝目光如炬,看向之前反對的幾位大臣,包括自己老爹,最終回稟道:
“陛下,臣認為,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未來天子。”
“天子之道,在於文武兼修,在於眼有韜略、眼觀天下!臣或許無法教導太子逐字逐句解讀經文。”
“但臣能教太子何為‘勇’,何為‘謀’,何為‘勢’。”
“勇非匹夫之勇,而是知不可為而為之,護佑家國的當擔之勇。”
“謀非朝堂算計,而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
“勢為審時度勢,凝聚軍心、民心,讓我大夏之威,震懾四海!”
“識字啟蒙,自有諸位學士儘心竭力,臣能教太子的,不過是鑄就錚錚鐵骨,開拓寰宇視野,方不負太子太師之名!”
他一口氣說完,朝堂鴉雀無聲。
武將們聽得熱血沸騰,紛紛投來讚同的目光。
文臣大多也被他的格局和氣勢震動,一時無法反駁。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僅僅需要學識,更需要勇氣、魄力和戰略眼光,而這些,恰恰是大多數文官無法給予的。
冷景瀾適時開口:“太子太師,傳道授業解惑,策尚書所言,乃是安邦定國之道,統禦四方之法。”
“正合元太子所需,此事不必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