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興安七年八月二十二。
河西道,邽陽府,上邽縣,如歸客棧。
李大狗放下手中幾冊書籍,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夜色出神。
來到這個地方已是兩月有餘,總算對這裡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襄國,南七北九,加京畿定襄道,總共十七道,雖然不小,卻不是一個大統一的王朝,東麵有薛國,南麵有虔南國,西麵流沙之地,有諸多小國,北邊更有高山草原,不時會遭到遊牧民族的襲擾。
不過因為北方諸部分裂,無力組織大軍南侵,襄薛兩國大體上還算平靜。
據說,越過高山大漠還有其他大國,甚至古老相傳,無論是襄薛子民,還是西域南北諸部,都是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的。
有說遷之古唐,有說來之成周,甚至更早的唐堯虞舜年代。
關於遷徙又延伸諸多神話故事,有說仙人使巨雲為舟,運載千萬百姓跨高山,越大河從天而降,直至此地。
又說神人開山,揮手作橋,化險地為坦途,變滄海為桑田,鏟除妖獸鬼怪,百姓方能得以安樂生息。
具體什麼年代遷徙而來有所爭議,然四方子民同根同源倒是一致認同,所以語音上雖有變化,文字卻大都相似,外貌上差彆也不明顯,都是黑發黑瞳。
隻是因為生活地域,季節氣候有彆,才顯得風俗差距頗大。
李大狗從那些古國名中,聽出來一點熟悉的影子,隻是再問之下,卻又不能詳儘,甚至有些地方相去甚遠。
隻說這片地域,古稱州來,文字可考已經八千多年,曆經三十一個大王朝,其中有七個為大一統王朝,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流沙,北及高山,南至虔水。
皇帝的聖旨,從都城快馬出發,無論到南北還是西漠,最遠處都要超過三十天。
這距離已經遠遠超出了帝國掌控範圍。
所以這七個大一統王朝的治下,叛亂從來沒有消停過,往往北邊還沒安寧,南邊又起了戰火。
是以其餘二十多個大王朝,最多占據現在的襄薛之地,其餘三麵大多采用羈縻治理,隻需接受朝廷冊封,就不會插手地方事務。
至於其他兩雄並列,三足鼎立,乃至諸國紛爭更是不知繁幾。
李大狗慢慢消化其中內容,覺得這地方大得不可思議。
襄國以道、州、府、縣為四級行政單位,道,最初為朝廷設立的監察使,慢慢演變為最大的地方管轄單位。
各個道州,設有軍務大總管,和監察使。
襄國共有十七道,每一道有六至十二個州,十八至三十多個府。
比如李大狗現在所處的河西道,就有七個州,二十六個府,一百五十四個縣。
也就是說,一個河西道,足有兩三個省那麼大。
整個襄國的疆域,幾乎與新中國差不多大小。
至於那些大統一王朝,更是離譜,一道聖旨傳到邊疆,居然需要一個月。
這完全是古代王朝的統治極限。
猶記得李唐之時,長安西門有一石碑,號稱西去安西九千九百裡,皆為大唐治下。
按這個算法,“州來”之地幾乎有半個亞洲這麼大,更彆說,越過高山沙漠還有其他國度。
李大狗透過窗戶,望向夜空,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大的好奇。
不知不覺,夜已深了,李大狗放下窗戶,脫衣安寢。
第二天不再外出,翻看著幾本傳記小說,一本是邽陽府府誌,一本是類似武俠小說的《女俠蔣萍傳奇》,還有一本是叫《通幽記》的誌怪小說。
除了府誌是豎版文言,其餘兩本都是通俗小說,李大狗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一整天就這麼過了。
二十四日上午,李大狗出了客棧,去往文廟那邊,打算再買幾本書籍。
行不多時,突然感覺背後有隱晦的目光,在跟蹤自己。
李大狗幾次回頭也未能看出,跟蹤之人是誰,不由心中一緊,“莫非是麻葉縣的命案告破,官府追查到了自己?”
於是不動聲色,專挑人多的地方,沿著大街出了東門。
一出城門,對方果然無法遮掩。
兩位皂衣男子,暴露在了李大狗視線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