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權感慨衣服不美的時候,衣裳破舊卻沒多少塵土的路不平,已經從空中落到了地麵。
這位名叫韓睢的修士,在眾人麵前顯得有些高冷,而今麵對路不平一人,倒也還算和氣。
許是為了照顧他的感受,昨夜被風卷起之後,一路上不疾不徐,直到天亮之時,停留了兩刻多鐘,告知他已經出了襄國國境。
兩人談話間,互通姓名,韓睢調侃路不平的名字分外少見,且在他世俗家鄉,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算好。
路不平隻能尷尬一笑,言說是自己父輩愛看江湖演義小說,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句話特彆認同,所以才取這麼一個名字。
這話倒是不假,他的父親也真是這麼想的,隻是忘了這三個字,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所謂事不平有人管,路不平有人鏟。”非但在韓睢家鄉,便是地球上的老家,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太好。
至於用它當作名字,更是絕無僅有。
穿越之前的路不平還曾查驗過,全國十多億人,居然沒有一人和自己同名。
韓睢聽了他的解釋,隻是笑了笑道“入山修行便是出世,出世之人理應少些因果糾纏,清心向道方為正理。
世人常說修行之人歲月漫長,然而對大多數修士來說,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修煉法術、尋訪機緣,動輒數十上百年,所以江湖義氣之類的世俗瓜葛,還是不要沾染的好。
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愚見,自己的路終歸要自己走,你就聽聽便好。”
“仙長金玉良言,在下自然銘感五內。”
路不平趕緊施禮,大為感激,不論此話真假與否,能說這番肺腑之言,已是難得,這位韓仙師為人還是很不錯的。
他卻不知這韓睢向來功利之心甚重,對於修為不如自己的師兄師妹,少有搭理,也就這些日子與秦欣悅、曲無雙三人交往密切,見他們師兄妹之間關係甚好。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和他們打好關係,樹立一個和對方類似的人設,就變得很有必要,所以他才耐著性子和路不平多聊幾句。
韓睢嗬嗬一笑,“無需客氣,你能取得白玉仙令,便有入門資格,以後你我就是同門。這些粗淺經驗,便是師兄不說,很快你也能夠知曉,修行之路不易,如師兄這樣資質普通之人,想要分心雜事,也是有心無力。”
“小弟剛剛入門,也能稱仙長為師兄麼?”路不平有些訝異,一路行來內心之中都是把他當長輩看待。
韓睢哂笑,自嘲道:“說來慚愧,師兄雖然癡長許多歲數,卻一直未能化元開府,自然也沒有教導師弟師妹的能力,路師弟入門之後,自有師叔師伯為你傳道解惑。至於能拜哪位長輩為師,就要看你自己的福緣了。”
“不知師兄所說的‘化元開府’,是個什麼光景?”路不平即將進山修行,對這個世界的修行體係,自然好奇。
“世人常稱煉氣之人,為修真者亦或修仙者,這話雖然沒錯,隻是對大多數煉氣士而言,屬實有些抬舉了。
入山修行追求的自然是得道成仙,長壽無量,隻是長生之路遙遙渺渺,便是三花聚頂的得道真修,也有壽儘之時。
我等後學未進之人,又怎敢隨意言說‘修真’二字,臨高山仰而行之,逐其影自勉隨之、若有所成不愧對師門栽培,便算沒有埋沒這份機緣。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這些都離我們太遠,此時便不多言。
我等常稱自己為練氣士,所謂練氣,便是吸納天地之間的五行靈氣,輔以玄門功法加以煉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擇其一,修至圓滿境界,在其化丹之前,借用五行之屬的靈物,煉化之後便能聚氣生化,化元開府。
這就是修行路上最緊要的關卡,邁過此道關卡,‘五氣朝元’之前,便是一片坦途,歲月悠長,大可徐徐修行,不愧師門栽培的同時,才算有了幾分修仙之人的逍遙。
至於‘化元開府’到底是何風光,師弟入門之後,自可到宗門典籍之中查閱,師兄未能經曆,也無法與你分說清楚。”
韓睢微微歎息,惆悵之意未加掩飾,入山修行兩百載,自洗身脫凡、引氣禦物,乃至一氣圓滿,走得也還穩當,卻在聚氣生化的臨門一腳,足足困了四十八年。
再有十二年便是甲子之數,難道要走那“靈氣化丹”的斷頭路?
隻是,沒到山窮水儘時,哪個修士願意作此選擇?
路不平察覺對方語氣頗為傷感,出言開解道“車到山前必有路,韓師兄不必為此介懷,或許三五年後的今天,你已達成聚齊生化的壯舉,到時候請你不要嫌我麻煩,時時向你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