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李大狗看完四則府縣誌記,心裡已經有些猜測。
兩百年前,或許是有哪位心係蒼生的修道之人,在定襄附近雲遊駐足過,見世道將亂,感念百姓求生不易,特意留下了一脈醫道傳承。
為了佐證此想,他又翻閱了三本書冊裡麵,記載的人物傳記,見多是一些科場功名,亦或大善大惡,乃至淳孝貞烈之人,卻少有杏林醫者。
不僅沒有氣餒,反而對自己所猜想的結論,更多了幾分把握。
世外高人嘛,不願被世俗所累,臨走之時能夠賜下辟穀丹藥,已是難得之舉,不想自己名號見著文字,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其後學他醫道傳承的人,雖然也還濟世救民,想必也有幾分方外之人的餘韻,不願被聲名所累,這才沒有被府縣誌記所載。
李大狗留意此事,心中也為衛殊高興,卻沒有直接點明。
畢竟,衛同心心念念跋涉千裡,就是為了求醫問藥,平時看來雖然不見急躁,隻觀他對衛殊的舐犢之情,可見其心之切。
自己的猜測沒有實據,預先說來也沒有什麼實際好處,萬一不中,倒讓人空歡喜一場。
所以在衛同收起書冊之後,李大狗依然向他請教,關於書信往來的諸多事宜。
衛同自然不會藏私,為他詳細講解之後,提筆回了三份書信,四人這才各自洗漱睡下。
翌日清晨,調息打坐完的李大狗,匆匆出門,路過一家石刻店時,才想起自己忽略了一事。
常恒早先給予了自己,六扇門鐵牌捕頭的身份,現在又為吃空餉的事,出力不小,自己除了回信表示感謝之外,還應該如趙家一般,為之前約定的事留件信物才對。
常恒沒有主動寄來,我自主動寄去,想必能獲得不少好感,說不得大桂樹村的爹娘,也能多些關照。
於是買了一塊雕有孔雀銜草的玉璧,在背麵光潔處,刻上‘不忘舊約’四字,。
雙手一掰,玉璧一分為二,將其中一半用絲帛裹好,放入沒蓋封泥的信封之內,另外一半自己收好。
走到衙門街前,正好趕上胥吏差役上值,一眼就看見昨天那個年輕捕快,手提一桶漿糊,正在告示牌上刷漿,腋下還夾著幾張稿紙。
那人也是眼尖,瞥見李大狗的身影,放下手上工作,就前問道:“李捕頭早,可有什麼差遣卑職的地方?”
“正好你在,隨我同去衙房,有幾份信件要寄,蓋好封泥之後,幫我送到郵驛。”李大狗點頭說完,隨口問道:“你昨晚值夜,怎麼還沒下值?”
年輕捕快將腋下文書取下,晃了晃道:“快了,昨夜州城加急送來幾份海捕文書,一會粘貼完就要下值,正好順路給捕頭投信。”
李大狗想起自己在麻葉縣時,差點要上通緝令的事情,好奇問道:“哦,是什麼盜賊文書?竟要州城連夜送來?”
捕快嗬笑一聲,“是一夥賊膽包天的水匪,劫了泗水關鈔,水師圍捕之下,走脫了三名匪首,料想是離了老窩,四處遠遁走了,這才引來州城下發文書海捕。”
“膽子不小,讓我看看是何方賊首。”李大狗接過三張文書,隻見第一張上,畫有一個蓬發髯口的大漢,一對牛眼兩簇短眉,左鼻有顆黑痣,確有幾分凶悍之氣。
下麵文字寫道:臨津府衙奉河西指揮都使司,令捉拿打劫關鈔犯人周洪,即為泗水縣治下桐村三裡鋪人氏,年三十又二。如有知情不報或給宿食者,與犯人同罪,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告到官,支給賞錢兩千五百貫文。
一個大紅官印前,還有臨津府衙,興安七年十月十六日等字。
又翻了下麵兩張文書,都是懸賞千貫以上的大盜,一名呂萬,懸賞兩千貫,一名周沛,懸賞一千貫,後者想必是那周洪兄弟。
以前進出城門,李大狗也看到過不少懸賞通緝,大多不過三五百貫,不禁歎道:“做的好大案子,賞錢竟有五千來貫。”
落後兩步的年輕捕快,跨過門檻,點了點頭,“那是自然,打劫鈔關形同造反,上頭哪敢不下力氣。”
想到自己還在領著官府銀俸,若是恰好遇上,倒也不妨順手為之。
念頭想處,任務提示之聲果然響起。
他也不急查看,先自蓋好封泥,交於捕快之後,方才問道:“府中巡捕房裡,沒有結案的懸賞文書,都有存檔記錄麼?”
“當然有,隻是府衙差房裡的記錄,肯定沒有六扇門都司周全,捕頭要看,可去二堂左廂那邊的第五間房看看。”年輕捕快接過信件,仔細收好。
“好,有勞你了,先下值休息去吧。”李大狗點了點頭,謝過他後,自去二堂尋那廂房查看。
剛剛跨進二堂,就看到左邊第一間房,上有一匾,書有“直屬三法司臨津府都司”幾個朱紅楷字。
看到牌匾之上密密紮紮的十個文字,李大狗不禁摸了摸自己手中的腰牌,‘還以為匾額之上,會直書六扇門三個大字,現在看來除了字數比其他匾額多了幾個,也瞧不出有什麼特彆之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