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忍了好久,但還是忍不住的說道:“父皇不可大意,流寇反複無常,之前就有降而複反的先例,父皇不可不防,不若直接令熊文燦將張獻忠剿滅以絕後患,或者找人製造機會,拿下張獻忠問罪。”朱慈烺不得不說。
雖然不記得張獻忠什麼時候投降的,但是他卻是記得張獻忠最後又反了,而且說不定就在今年,看著崇禎現在紅光滿麵,意得誌滿的樣子,朱慈烺實在不想打擊他,但是,他記得沒錯的話,今年冬天,建奴會再次入寇,到時加上天災,最遲明年開春,流寇將會再次四起,而且是爆發式增長,直至無可救藥,攻破京師,大明亡國。
崇禎朝就是這麼悲催,十幾年來天災不斷,每當國內流寇要被剿滅的時候,建奴就開始搞事情,不是在遼東有大動作就是入寇,導致圍剿流寇的大軍不得不抽調去遼東抵禦,或者入京勤王,留給流寇多次的喘息之機。
反之,在遼東進攻的時候,國內流寇又搞事情,逼得朝廷不得不分兵鎮壓,給建奴機會。要說兩方沒有聯係,朱慈烺是不信的,雙方可能都有算計吧。不然調關寧軍入關,流寇多半頂不住。
“春哥兒怎能如此考慮,朕要是不準張獻忠投降或者是拿下他問罪,那以後流寇誓死不降,剿滅難度將大大增加,朕也會失信於天下,再說,張獻忠現在建製齊全,朝廷並未改編,拿下他也不現實,都是朕的子民啊,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朕何忍全部剿滅之啊。”
“哎...”朱慈烺心中暗歎口氣,崇禎對陰謀深算看的透徹,但是其他就真是慘不忍睹了,而且婦人之仁,太過要臉,難成大事,但朱慈烺現在也是無可奈何,他沒權啊。
“父皇說的是,是兒臣想的過於簡單了,兒臣祝賀父皇,早日徹底平定內亂,剿滅建奴。”無奈,朱慈烺也隻能和稀泥了。本來還想說說高起潛的事,讓崇禎撤去高起潛的,但看來是沒什麼希望了,還是不提了。
現在一是自己太小,才十歲,朝堂之上的根本說不上什麼話,二是崇禎真是太執拗了,剛愎自用。
一頓飯吃的是闔家歡樂,崇禎難得的喝多了,在回去的路上,朱慈烺不得不又開始考慮了,崇禎不聽勸,年底建奴入寇,盧象升性命不保,孫承宗也會死,朱慈烺不得不想辦法保住他們。
孫承宗還好,盧象升就有些難辦了,他是甘心赴死,完全可以學高起潛和楊嗣昌,傭兵自保,任由清兵肆虐,反正怪罪下來也是三人一起承擔責任,哪怕是他自己擔主責,那也不至於丟了性命。
但是雖然盧象升一心以死報國,朱慈烺卻不能讓他就這麼沒有太大價值的死去,隻是,怎麼去救卻要花點心思。
現在,朱慈烺卻想出去溜一圈,一直待在宮中近十年,早已膩歪的不行了。而且,他的新一團已經成立兩年多了,還沒去看過成果如何呢,雖然框架和訓練內容都是他親自操刀編纂,但是實施的如何,朱慈烺隻是在曹文詔的奏報上聽到,畢竟沒有親眼見過,心裡還是沒底,這可是自己的老本啊,馬虎不得。
第二天一早,去給崇禎請安,朱慈烺乘機向崇禎提出自己要離京:“父皇,兒臣想去一趟天津衛。”
“去天津衛?好端端的去天津衛乾什麼?你還小,老老實實的讀書,亂跑什麼?”崇禎卻笑道。
“父皇,天津衛新軍改革已經兩年多了,兒臣想去視察一番,看看改革的成效如何了。”朱慈烺如實說道。
“嗯.....”崇禎卻是沉吟不語,顯然在考慮是否同意。
朱慈烺知道要再加一把勁了,不然說不好就去不了了。“父皇,雖然新軍隻有一萬五千人,但是要是訓練好了,卻是可以成為一支奇兵,往後不管是國內平叛,還是緊急時刻支援遼東,都是一股生力軍,而且現在京營糜爛,建奴每每入寇京師,各路勤王大軍要麼不敢野戰,要麼拖延進度,京師岌岌可危,現在有一支精銳,將來也好拱衛京師啊。”
“另外,今年直隸地區,陝西、河南、山東大旱,災情嚴重,兒臣聽聞有大量災民在不斷趕往京師,兒臣一路南下,正好代父皇巡視一番災情和直隸山東的賑災工作進行如何了。也好讓天下百姓知道,父皇在關注賑災,心係天下百姓。”
“好吧,朕就命你代天巡狩直隸及山東地區,視察賑災事宜。讓騰驤左衛和騰驤右衛隨行護衛。”崇禎終於被說動了。
但朱慈烺心裡卻是不以為然,百姓過得好不好,崇禎知道個屁,但總歸是爭取到了離京的機會,終於不用再一直呆在宮中了。
“兒臣代百姓謝父皇,父皇心係百姓,仁愛無雙,百姓一定會讚譽父皇的。”既然找到了馬屁股,那就多拍幾下。
“嗯,皇兒此去,一定要多加監督各地官府,一定要做好賑災事宜,不可讓百姓沒有吃食。”
“是,父皇,那兒臣就先回去準備了,父皇注意身體,切莫操勞過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這個朕省得,你去吧。”
“兒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