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英明,各位王爺的建議甚好,一切由攝政王裁決。”範文程不是多爾袞的親信,他是黃台吉的親信,現在這種情況,範文程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多爾袞拿他開刀。
“洪尚書,兵部可有異議?”多爾袞又問洪承疇。
話說,多爾袞也是舍得,其他尚書都是宗室親王署理,獨獨兵部,他把自己兼任的尚書一職交給了洪承疇,可見其胸襟氣度確實不是一般,給了洪承疇足夠的信任和重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反過來想,多爾袞早已在行大清皇帝之職,確實沒時間再去管理一部事物,乾脆交給兵略過人的洪承疇,也算物儘其用了,其中帝王手段已爐火純青,既是拉攏,也是任賢。
“臣覺得,不光兵部,戶部和吏部應該也要跟上,我大清要的是治理,不是李自成般的搶掠,所以,每下一地,都應和遼東一樣,開官設衙,治理地方,鞏固政權,這樣,才是長治久安之道。請攝政王明鑒。”洪承疇不愧是正經科班出身,確實比宋獻策之流的秀才眼光高了不止一籌。
“哈哈哈,好,本王得洪先生,勝過千軍啊,此言甚合我意,著吏部、戶部隨員,安撫百姓,任命治所官員,治理地方,儘快恢複平穩,對我大清入主中原至關重要,不得馬虎。”
多爾袞見豪格、代善和自己三方意見相同,就不再猶豫,正式宣布:“命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領軍北上追擊李自成部,務必殺傷李自成的兵馬根基,平西王吳三桂率本部為先鋒,即可出發。”
“謹遵攝政王令。”
“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羅洛渾率軍南下,追擊李自成偏師,平定直隸,若進展順利,可繼續南下山東,還有,儘快拿下天津。”
“我軍幾次入關,皆在此受阻,據密探得報,此處為明廷在北方的重要軍事據點,武器作坊就在此處,所以,務必要拿下,明軍多賴火器,此行,就以恭順王、智順王、懷順王為先鋒,率領天佑軍、天助軍,以火器對抗,剿滅明軍重鎮。”
“臣領旨。”豪格、羅洛渾、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跪地接旨。
多爾袞此舉,頗為巧妙,令騎兵追擊李自成步軍,而且是農民軍,他沒說的是,探報李自成大軍隻十幾萬人北上,其他的大都是流民,這仗簡直太好打了。
殺潰流民,李自成大軍必受影響,一旦形成大潰敗,流民的衝擊李自成大軍就受不了,所以此路頗為簡單,所以他就讓哥哥弟弟去撈此大功去了。
至於李自成偏師,其實無關緊要,主要是平定直隸和天津,據報明廷已在北方實現團練,現在是各路人馬,妖魔群集,而且是全民皆兵的狀態,全是武裝兵馬,可以想象,相當難啃。
而天津,在前幾次進攻被阻之後,大清就做過調查了,此處是大明皇太子朱慈烺主持的新軍基地,改革軍力的試點。
雖然剛開始有點不屑一個小屁孩的能力,但後麵的火器化軍隊使進攻的清兵幾次受挫,這才引起了多爾袞的重視。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天津竟然駐紮著水陸近五萬大軍,而且是以火器為主的明軍,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又派了原本駐防北京的十萬明軍進入山東,準備阻擊闖軍南下,現在,南下之路可謂是滿地皆刺。
所以,這個艱難的打頭陣的任務,就光榮的交給了和自己不對付的死對頭,黃台吉長子,豪格身上。要是硬磕,損失的是豪格的實力。
要是不能完成任務,那自己就有向他發難的正當理由,怎麼算都不虧,這就是統籌統治者和執行者的信息差啊。
誰讓自己是輔政親王呢?要不是豪格作祟,自己早就登上皇位了,何苦讓給福臨那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可恨啊,遲早要豪格不得好死,哼。多爾袞心裡發著狠。
豪格此時還一無所知,李自成一個偏師,天津一個小據點,都不夠自己吃的,何況還配了一萬人的火器化軍隊打頭陣當先鋒,自己豈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打到淮河?
以前入關劫掠,照樣打穿北方,兵峰直指南京,要不是沒有水師,說不得早就渡江南下劫掠了,南方那才叫一個富庶啊。
結果也確如多爾袞所料,李自成一路接連大敗,損兵折將,狼狽的跨過黃河,逃回了陝西,整個宣府、大同地區的地盤全部丟失。
這還要得虧了山西北部大多是山地縱橫,關隘林立,得益於內外兩道長城等關隘阻攔騎兵,這才沒被全殲。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