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沒錯,糧草是重點。
若果真如豪格所言,除了大城有幾十萬軍民鎮守,其他城鎮已無人煙,那麼他們的百姓就不能耕種,就算想耕種也要騷擾,不讓他們得逞。
如此一來,一個尋常十幾二十萬人的城池,所儲存的糧草能堅持多久呢?
多爾袞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揮揮手,讓寶藍先下去。然後摟著李氏又躺了回去,閉上眼睛開始假寐,李氏當然知道他現在在想事情,也不敢打擾,默不作聲的躺下,依偎在多爾袞身側。
假寐就是假寐,多爾袞腦子想著東西,手上則也在無意識的揉捏著李氏的飽滿和蓓蕾,李氏為了不打擾多爾袞的思路,把一切或享受或痛苦的生音全部壓回了肚中。
此時的多爾袞又在想,既然他們堅守城池,糧草是一大問題,那麼,該如何突破呢?一座一座圍城困敵?此法雖耗時間,但穩妥至極,可留作最後的辦法。
再想想,若是他們的補給由大明朝廷供給,那麼,是否可以派出騎兵繼續南下,專門去截斷他們對各城的補給呢?
不對,由朝廷花費大價錢維持前方城池的存在,毫無意義,周邊既然明知道已經不能耕種住人,還守著一座孤城有什麼用?
大明的太子應該不會這麼蠢,從自己各方麵的了解,這極有可能是個敢犯上奪權的狠人。
而且眼光獨到,從幾年前就開始改革新軍,建立天津衛基地,又提前做好如此眾多的防禦工事,使得豪格等人集四旗之力都沒法攻破,反而自己損兵折將,一看就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那麼用意是什麼呢?多爾袞一時想不明白,突然,他靈光一現,倒是有兩個好辦法。
一就是不管他什麼陰謀詭計,直接出兵南下,城池難破,就不攻城池,我專攻你沒有城池的村鎮,我就不信了,你還能全國到場都不耕種了,就守著城池過日子?
此法要麼最後全部開城投降,要麼,就是逼著明軍集大軍北上和自己進行驅逐決戰,這種野戰大清怕嗎?
不怕,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呢,隻要消滅了明軍在外的機動力量,困守城池的各點,將會逐漸自己瓦解,還用得著拚死拚活的去攻打?
不過這點子也不是沒有風險,這策略,大概和前幾年一直入關劫掠差不多,最怕的,就是被明軍合圍,而且看現在明軍的配置和戰力,風險還相當不小,深入腹地的騎兵一旦被圍困,凶多吉少。
而且,還不能派太多的騎兵出去,天津衛這顆釘子還在,距離現在的北京很近,隨時可能走海路北上襲擊,或者從背後摸向南下騎兵的屁股,來個切斷後路,到時幾麵夾擊,凶多吉少,此條不可大意。
二是先逐步蠶食,派出大軍就駐紮在直隸和山東的交界,先阻斷明廷向北的救援或者補給,然後留一支軍就在天津衛門口紮營盯著他。
再派一到兩支大軍在直隸機動,監視各駐守的城池如有棄城的,就由機動部隊上去野戰追殺。
此法卻是最為穩妥了,還有相當大的幾率,逼得明軍北上救援,這樣一來,就可以和駐守山東交界處的進行野戰。
若是消滅了北上救援的明軍,那直隸地區的幾個府,總有熬不住自己開城投降的時候,哈哈哈。
想到這兒,多爾袞心中暢快許多,豪格戰報上損失的四千滿八旗,又不是自己的嫡係,你們自己的家當,愛死就死吧。
至於漢軍旗和包衣死傷數萬,這就更不值一提了,進入北京,還有五六十萬的百姓,這不都是包衣嘛,再說了,遼東還有百萬百姓,北京以北也有上百萬。
追殺李自成,李自成丟下的累贅流民更是幾十上百萬之多,多鐸他們一路攻克,北方明朝邊軍守軍投了李自成的,現在隨著李自成敗逃,又都投了大清,加上俘虜,收編李自成的軍隊。
現在隨隨便便都能從北方拉出二十萬漢軍旗,至於丟掉的火炮營,也不算太嚴重,北方邊軍重鎮火炮比比皆是,加上李自成一路從陝西帶過來攻打北京的家當,跑路的時候太重影響行程,丟了個乾淨。
現在全被清軍繳獲了,就自己目前得到的奏報,各類火炮數量早都破千了,再裝備兩個火器營都夠了,不過這麼多的火炮,有大有小。
像原來天助軍那樣全是中大型的紅夷大炮、佛朗機炮、大將軍炮是不太容易湊齊的,不過也沒損失太大,都能找補回來,問題不大,明天再和眾人議一議。
...
第二天朝會,多爾袞將戰報的情況宣讀一遍,大殿內立即就炸了鍋,好在北方的戰報又還算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