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說的,第一站當然是兗州府,從徐州北上開始,還沒進入山東,畫風就已經漸變,不怎麼對勁了。
徐州以南村鎮稠密,人煙密集,往上東開始,漸漸人煙稀少,所過村鎮,基本上都是隻有大型的鎮子有人煙,但也是基本軍管化,鎮長外圍以土木結構為主,勾結了防禦寨牆,不光這,鎮子外麵壕溝縱橫交錯。
簡直是天津的縮小版,每當朱慈烺的大軍經過,鎮子了望塔上的號角,此起彼伏的作響示警。
明明看見是南方過來的朝廷大軍,但依舊沒人出來對接,而是依然警惕的在寨牆防備,朱慈烺急著趕路,倒也懶得過問。
這種情況就很好,誰來誰頭疼,自己看見這向外縱橫的壕溝、碉堡,自己也頭疼,這要是想攻下來,不死個千八百人,想都彆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朱慈烺發現,這些村子好多都棄居了,但周邊的田地倒是基本沒有荒蕪,該種啥種啥,五月的天,地裡的麥子已經泛著金黃,阡陌縱橫,照這個情形看,百姓應該隻是集中居住了,逃亡的不多。
南下的路都有官軍把守,逃亡也沒處去,北方更不堪,隻好抱團取暖,向鎮子聚集,防備各方勢力,現在山東形勢,亂的根本沒法說清。
大明軍方撒進來十萬大軍,到處招兵買馬,劃地盤治理,沒法,要吃飯,想朝廷供應,也可以,花錢買就行了,朝廷可是知道他們錢多,雖然價格不高,但誰不想吃免費的?
大明政方,也就是各地官府,卻並不買第二軍的賬,也是自治,但官府的能力還沒積累起來,遠沒有直接成建製撒進來的第二軍有控製力。
還有他娘的一些闖軍、白蓮教、彌勒教也控製著一些城鎮為據點,更不要說本地的響馬、土匪、地紳,也是各自有占據城鎮據守的。
現在的形勢就是,誰都不敢保證自己不會受到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現在這樣,誰都不認,你不招惹我,咱各過各的。
你種你的地,我種我的地,加上今年才是第一年,還都沒啥經驗,怕有彆的勢力搶糧,地裡都駐紮著放哨看地的。
比較大的,像曲阜的孔家,就是地紳的代表作了,曲阜、泗水一帶,城鎮皆在其控製之下。
更離譜的緊鄰北直大名府的東昌府,官府被白蓮教趕出了東昌府地界,跑到了兗州府南邊的成武縣駐紮,差一步就要退出山東了,真是把官府的人丟儘了。
這還不算,成武和兗州府城中間的濟寧州,被漕幫占據,控製運河,在山東做起了倒賣生意,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山東東南的大片,像諸城、莒州、膠州等地竟然全在海運幫手中,整個最東部的登州府,就乾脆被半島的衛所軍占據。
你是不放手不知道,一放手嚇一跳,登州憑借著遍布沿海的衛所,和遍地密密麻麻的軍戶,生生的他娘的拉起十餘萬衛所軍,跟海運幫合作搞起了商貿,真是風生水起啊。
“嘖嘖,怎一個亂字了得啊,這山東還真就是個神奇的地方啊,山東為何如此多的軍戶啊,登州現在誰在主事?有點兒東西啊,能拉起十幾萬人,是個人才。。。”
朱慈烺聽著沈煉得到的山東錦衣衛情報彙總,不禁嘖嘖稱奇。
沈煉本就是負責北方各布政司錦衣衛的老大,錦衣衛都事衙門的主官,都指揮僉事,和北鎮撫司互通情報也是平常。
“稟殿下,山東都司跨度極大,還包括遼東沿海的遼東都司,都屬於山東管轄,水師、衛所遍布,還有早年設置的幾十萬備倭兵,基本都在山東的萊州府和登州府,二府基本上軍戶占絕大部分,所以。。。”
“哦。。。本宮倒是忘了,遼東也屬山東轄地,看來吳三桂投降建奴,從遼東渡海而來的不少啊。。。”
“是的,殿下英明,拉起十幾萬衛所軍的,正是從永平渡海南下登州的前遼東總兵朱梅的兒子,朱國梓,他本任永平衛指揮僉事。”
“吳三桂放建奴入關後,他因父親和建奴乃是世仇,總兵朱海和建奴鬥爭至死,不願降清,帶領衛所官兵心腹,假意降清後,殺死監視的清廷官員,南下渡海到了登州。”
“憑借他爹朱宗兵在山東兩岸的名聲和威武,短時間內就來了一支大軍,然後強行征集收攏軍戶,拉起十幾萬人,據聞,他還在聯絡遼東都司那些不願叛國的將領,準備在遼東起事。。。”
“嗬嗬,有點兒東西,果然是個人才,老子英雄兒好漢嘛,沒丟他父親的臉,傳命接觸一下,命他暫時秘密聯絡,但不可輕易起事,打草驚蛇,等待朝廷部署。”
“是,殿下。”
“現在到哪兒了?”
“剛過微山湖,距兗州府還有三日行程。”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