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左卿果然不負朕望啊,大錦,賜座,左卿給朕詳細說說。”
“謝陛下。”左夢庚坐下後,稍作組織,便開始為朱慈烺描述許州見聞,當聽到遭遇刺殺時,朱慈烺這才知道,原來此行也危險重重啊,左夢庚差點兒喪命。
“啊?原來左卿有傷在身?怪不得朕見你滿頭大汗,麵色蒼白,還以為你是著急趕路所致,李安,去宣太醫來,為左卿看看傷勢。”
“陛下不必了,隻是小傷,在許州已經上過藥了,臣休息幾天就好了,不礙事的。”
“你不用推辭,等會兒還是讓太醫瞧瞧,你繼續說?是何人如此大膽,致使丫鬟刺殺?”
通過左夢庚後續的描述,雖然左夢庚目前還迷迷糊糊,看不太清真相,或者說不敢隨意猜測妄下結論,但朱慈烺卻是聽明白了。
李岩和紅娘子這對反賊伉儷,竟然不合?或者說,他們對於朝廷招安的看法出現兩極化的矛盾衝突,但紅娘子眾意難違,所以選擇鋌而走險,來個釜底抽薪,直接殺了左夢庚一了百了。
如此,左夢庚一死,不管李岩他們如何向朝廷解釋,這招安的事情,很可能就會無疾而終,這麼看來,這女人對朝廷的成見是相當之深啊。
朱慈烺前兩天已經看過紅娘子的資料了,她家原本也隻能算是個小康之家,因為納稅和官府起了衝突,老話說,民不與官鬥,結果自然是孫家吃虧。
在他父親吃刑下獄後不久,就熬不住死在牢中,而她母親也是剛烈,隨即上吊而亡,陪著他父親去了,留下孫小紅一人,算是家破人亡了。
不過,那畢竟隻是地方縣衙的行為,或者說是典史的個人行為,和朝廷無關,甚至,跟知縣都沒多大關係。
鐵打的吏員,流水的知縣。一縣的繁瑣之事,其實基本都是下麵縣衙的六房處理的,典史這個在大明不入流的官職,但在普通百姓那裡,就是縣裡的實權大佬,類似現代的實權局長。
縣長你三年可能都遇不到一次,但跟你天天打交道的,必然是縣裡的各個實權局子。
事情就是這樣,本地人和本地的典史世家遇上,自然沒好果子吃,要是和平年代,這個虧,孫家隻能乖乖的吃了,而且之後,孫小紅孤家寡女,下場可能還會更慘。
但壞就壞在,流寇席卷河南,給了孫小紅希望,變賣全部家產,等待時機,後來終於找到機會,煽動吃不上飯的百姓,組建流民隊伍,當先的,自然是對縣衙的暴動。
典史的下場自然不用多說,可憐的是知縣、縣丞、主簿他們,莫名其妙的就被牽連至死。
“嗬。。。這女人,還真夠野的,本來還挺敬佩她一個女子,敢於反抗,領軍作戰,頗有幾分我大明女將的苗頭,但是,人的天性釋放,是要有界線的。”
“如流賊們無法無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該收手時,他們還是能明智的做出選擇,但紅娘子似乎並不打算收斂她的狂野,想要一直這麼放縱下去。”
“難道是女子被這個社會壓抑的久了,放縱起來更加的讓人著迷,一發不可收拾?”朱慈烺饒有興趣的評價著,向左夢庚探討的問道。
“臣不知。”左夢庚可不敢對禮教做出任何評價。
“現這麼著吧,入城後,朕會和他們二人都談談的,若是孫小紅還是不知分寸,不知進退的仇視朝廷,那,她也就沒必要存在了,朕倒是不缺她這麼一號人物。”
“陛下聖明。”
“好了,左卿回去休養吧,把太醫也帶上。”剛才談話期間,禦醫早就來了,確如左夢庚所言,不算太重。
“臣謝陛下隆恩。”
“回去告訴你父親,讓他引病退隱,回南京修養吧,太醫已經看過了,你父親諸疾纏身久矣,時日無多了,回去南京調理修養,或許能有些效果。”
“臣知道。”
“明日,朕會當眾下旨,升你為第七軍政委,然後就帶你父親回京吧,朕給你左家在東城留了一座園林府邸,朕金口玉言,待你丁憂後,以軍級職務起複。”
“臣明白,謝陛下對左氏的照拂,臣感激涕零。”左夢庚明白,陛下這麼說,就是間接的在告訴他,左良玉命不久矣了,這是禦醫的診斷,加上自己以往的了解,估計大差不差。
一時間,悲從心來,老淚橫灑,不過,對於陛下的承諾和這個結果,基本還是達到了左家的預期,算是可以接受。
看著左夢庚離去的背影,朱慈烺也是歎了口氣,左良玉這個大明崇禎後期的軍閥,也是走到了儘頭,不管是非功過,都對崇禎朝大明南方有些鎮守的功績。
現在平穩交出手下大軍,朱慈烺也投桃報李,承諾左氏在妙宇朝的地位延續,不至於隨著左良玉的逝世而家道中落。
第二天上午,左良玉當眾上疏請辭,請求回京休養。
“陛下,臣年老體邁,重病纏身,現在已無法再隨陛下北征,為國殺敵了,臣深感遺憾,請陛下恩準,臣回京養老吧。”
看著左良玉泛著灰白的老臉,朱慈烺也是感慨良多,繞過案幾,親手將左良玉扶起:“左卿為國征戰十餘年,辛苦了,朕敬佩萬分啊。”
“臣不敢當。”
“然人力有窮時,天道不可違,左卿也是時候享享清福了,李安,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左卿少從軍旅,驍勇善戰,屢立奇功。自崇禎初年起,為國征戰四方,剿流賊、平叛亂,功勳卓著。”
“十餘年來,卿披堅執銳,身先士卒,為國儘忠,為民除害,實乃朕之股肱,國之棟梁。然天不假年,英雄遲暮,朕深感惋惜,今卿重病纏身,朕心甚憫。”
“念卿一生為國,鞠躬儘瘁,特進左卿為太子太保,授光祿大夫,賜京師府邸,賞銀五萬兩,金五千兩,錦緞百匹,宮女十人,以彰卿之功績,慰卿之辛勞。”
“卿雖歸京修養,然朕心常念。望卿安心休養,頤養天年。若有閒暇,亦可入宮與朕敘舊,共話天下之事。欽哉!”
“臣左良玉領旨,謝吾皇隆恩。”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