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宋粲搖頭,那龜厭眼神一怔。
便知那禪師饒是拖不過也,一時間不知如何說來。
宋粲看了龜厭眼神怔怔,且也說不出個成仙成佛的話來。於是乎,遂放下手中藥碗,歎了口氣,望他肩頭捏了捏,且想出言安慰了他,倒也不曉得如何說來。
心下想了那濟塵禪師模樣,倒是與他認識不久。彼時見他,便嫌他是那長生和尚,且是不願多親多近於他。
又回想那禪師妙語解惑,相談甚歡。卻又覺得便是一個前世的不斷,於此世再續了前緣。
能解惑者,皆為師。想那龜厭亦會有此感。然,生離死彆且是個讓人情為所難。
想至此,遂站起身道了聲:
“我去看他……”說罷,便帶了校尉望那濟塵禪師走去。
重陽見宋粲離了龜厭,便爬了過去照付,且端了自家的藥碗,叫了聲:
“仙長。”
便扶了龜厭喝了棺靈芝熬的熱湯。
一碗熱湯下去,龜厭體內陽氣升騰,便是驅走了那體內的惡寒。倒是能強打起精神坐起身來,便拿眼看了重陽。見其目光切切,饒是看的那重陽躲躲閃閃,口中弱弱道:
“剛剛好了些……”那龜厭無言,又望了他。那重陽知曉其意,定是那降伏“青眚”古陣。幾經眼神交流,終是敗下陣來。道:
“且去看麽!”
那重陽道長說罷便要起身,然卻是一個無力。心怨了龜厭道:你便是挑了一個好人也!
心下焦急,便四下尋了可有故舊。見那親兵四下的忙碌,倒是無有一人能叫出個名來。
見那不遠處起火熬藥張呈、陸寅,倒是在草廬中見過幾麵。且又不曉得者兩人叫個什麼名字來。倒是聽聞那張呈便是汝州誥命的兒子,便叫了一聲:
“誥命貴屬,請來……”
且不說重陽喚來張呈、陸寅過來,攙扶了他和龜厭去看那古陣。
宋粲帶了校尉到得那和尚身前。那金身的禪師儘管形如骷髏,且也是認得。
那旁邊的和尚著實的一個眼生,然,低頭細想,卻又好似見過一般。
那宋粲站定,且不知眼前這和尚如何的稱呼,便雙手合十叫了一聲:
“法師。”
那和尚並未抬頭未支應隻顧了低頭念經。
見其無言,宋粲亦是個無奈,此時掛念了那濟塵禪師,便又拜了一下那和尚,再去看那邊金光閃閃的濟塵禪師。
且看那濟塵已不複生前模樣。此時卻是如同入定般打坐,自七竅流出的金汁已經凝固且遍布全身。
陽光灑下,穿了霧靄將那濟塵禪師染就的粲偌金裝佛陀。
宋粲看罷心道,此乃圓寂也,斷是神仙來了也撓頭。
見旁邊和尚口中叨叨的不停念了經文,彷佛這塵世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倒是那碎碎叨叨的,且不知是念了什麼樣的經文,饒是讓人聽了,心下安靜了不少。
那宋粲不敢想擾。便對濟塵禪師行了一禮,道了聲:
“禪師功德圓滿。”
轉身準備離開。剛一轉身,這心下卻冷不丁的想到:這和尚卻有些眼熟,可是那濟嚴麽?想罷心下一沉,便猛然回頭仔細觀看那和尚,卻見其麵如枯槁無澤,皮囊鬆垮掛於身上,指如敗枝,雙手緊合胸前,磕了眼皮口中念念有詞。宋粲再不忍看。
閉目卻又想到初見濟嚴卻因他肥頭大耳,腦滿腸肥,心內便是不大喜歡他,此時再見卻恍如隔世。又轉過身去,看了一眼如同金裝佛陀的濟塵禪師,便歎了口氣喚過校尉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著人仔細看護二位法師,莫要人擾了他們。”校尉聽令,叉手輕聲叫了聲:
“是。”
龜厭二人得了張呈、陸寅的攙扶,一路迤邐歪斜翻了那草崗,來在那落仙之地的古陣之前。
望去,便見那堪爐之地,窪下陣眼之處更是如烈火焚燃之後的狼藉,隻見熔石如球,煆砂似珠散落於周遭,陽光下映出黑黢黢的光華。積霜依舊未曾化了去與那焦黑的翻土相襯,饒是滿眼的黑白。
見陣眼處,露出土下兩個由整塊青石生生鑿就石棺,闔棺猶如目張。雖是殘破,且也讓人看的心驚。
四人剛入那焦土邊緣,便覺一股透骨的寒意,自湧泉侵入,直直的透了臟腑直衝泥丸,且是將那剛才喝下去的棺菌所生的暖意,衝得蹤跡全無。
那龜厭心下一驚,便是一個冷顫出來,且脫了那張呈的手道:
“在此等候!”
說罷,便忍了寒意獨自往前。
到得那深坑前,這才以得觀那法陣之一二。
看兩棺皆為首外而尾內排列,倒是個怪異。聽得身後重陽哈了手,喘息道:
“看似先天八卦倒是有些個不同……”
回頭便見那張呈、陸寅兩人攙了重陽跟來。龜厭看他們執意,便也不喚他們回去,且又望了那陣眼自道:
“應還有六具與此相同的石棺在其周,圍就八卦之陣……”
說罷,便蹲身,以手撫那棺蓋,道:
“石棺蓋上刻有炎黃九麵,鳥篆符咒……”
重陽聽了亦是蹲下身來,看那鳥篆,問:
“仙長可識得?”那龜厭沮喪,歪頭看了喃喃道:
“雖知是符咒,卻不認得……”
此話聽得那重陽一怔,心道:這茅山上清宗乃經籙宗壇,素以符籙見長。元符萬寧宮亦是上古相傳古籍眾多,書經多如瀚海。若是這仙長說出個不識,倒也沒人敢說一個認得。接口問道:
“鳥篆麽?”
此話問得那龜厭亦是一個茫然。自幼也曾因頑皮鬆懶,或被師罰,或自取,這上古相傳古籍也曾讀過不少。那古籍多為龜甲獸骨之類,或尺牘皮卷,銅鐵之物者。其所書或寵鳥、或甲骨、或金文、鳥篆蟲文者皆有。這“鳥篆”他也能識得一二。然現下看著類似“鳥篆”所書的法咒倒也是個茫然。
口中喃喃道:
“非鳥篆也……且遠之於蟲文……”
此話一出,便是讓那重陽一驚,心道:鳥篆蟲文者,始於春秋,盛於戰國,饒是遠千年之物,那龜厭言之“且遠之於蟲文”且是讓他驚呼一聲:
“天書哉?”說罷,便是一個瞠目結舌。
天書……
倒是我們這個文明悠遠。而文字者,卻因蓋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然卻因其遺漏殘缺者居多,而常人所不能識。終因見其字而不得其意,知其形而不知其說而漸成“無字天書”,不得參透之時,且被認作為刻畫者亦有之。
那龜厭看著棺蓋上的鳥篆蟲文的符籙亦是一個著實的眼生,一時也不得其所。
隻得歎聲,遂望了那棺蓋上的“天書”恍惚道:
“郎中且在?”
喜歡天青之道法自然請大家收藏:()天青之道法自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