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陽光正好,寒風凜冽。
經過艱難的逃亡,章邯終於率領由宗族、家眷、親信組成的數百人隊伍到達了潁川郡地界。
“我再也不受羈絆了。”章邯頓時卸下了心中重負,仰天大笑。然後一鼓作氣,往新鄭而去。
章邯驚訝了。
他看到了一座座空蕩蕩的村莊,看到了空落落的城池。十室九空誇張了一些,但至少十室七空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隊隊由亭長帶隊的龐大隊伍,用嶄新的大車運送著糧食、細軟等物品往新鄭而去,到處都是豬狗羊、家禽。
場麵十分淩亂,但在淩亂之餘卻也顯露出強大的秩序。
韓國繼承了秦國的大部分製度,再加上韓嬰、張蒼的控製。
造成了韓國強大的基層官吏團體。裡、亭、鄉、縣各級官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加上仁義的召喚......
韓國百姓可不是流民一碰就碎。他們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跟隨仁義的旌旗向北而去。
造成的場麵十分壯觀。
一麵麵“韓”字旌旗迎風飛舞,一群群百姓攜老扶弱,一輛輛大車載送糧食、物資、老弱。
對於華夏人來說,離開祖宗生活的土地,拋棄父母的墳墓是極為痛苦的決定。
章邯從這些百姓身上,也確實看到了痛苦、不舍。但更多的是決絕,是希望,是信任。
章邯還親自問過一位百姓。這位百姓是這樣回答的。
“如果祖宗有靈,他們一定不願意子孫守著他們的墳墓絕滅。所以我決定背棄祖宗離開故土。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大王賢明,朝廷清廉。我相信我們到達河北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的很好。其他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章邯一路上看到了無數的隊伍,看到了一張張充滿了不舍的麵孔,卻義無反顧的追隨仁義,彙聚向新鄭,彙聚向他們的王。
當章邯到達新鄭地界的時候,勒馬停下,轉頭對兒子章山說道:“兒子,你看到了嗎?這就是仁義的力量。秦王與韓王用的都是秦國的製度。秦王擁有巨大的勢力,兼並了六國的土地,但最後連秦國人都背叛了二世。”
“韓王很弱小,但哪怕韓王這麼弱小,也有這麼多人跟隨他。更何況韓王隻是暫時弱小,河北廣袤,能夠容下這麼多韓人。王後是趙氏,韓王的臣下之中也有魏氏。韓王有三晉之力,隻要控製了河北,甚至比項羽在楚國的地位都穩固。楚懷王畢竟是英主,項羽殺了楚懷王,讓他失去了部分楚國人心。”
章山回憶起一路行來看到的一幕幕,也不由熱血沸騰起來,躬身行禮道:“父親說的是,大王必能成事。我們章氏也能顯名於韓。”
“哈哈哈哈。”章邯大笑了起來,伸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帶隊繼續向前而去。
不久後,章邯遇到了韓嬰安排的接待人員。一位持節的郎中。
“章將軍。大王命我持節在此迎候將軍,請將軍飲酒。”
持節郎中笑著說道。他身旁一名郎中端著酒碗走了出來。
“謝大王。”章邯斂容嚴肅,翻身下馬行禮。然後伸手接過了酒碗一飲而儘,不敢摔了,小心把酒碗還給了郎中。
忽然,他看著持節郎中手中的節杖,胸中湧現出強烈的衝動,問道:“王使,這就是韓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