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汾陽。
上午。百姓曹敏率領全家十三口人,把家當裝上了大車,最後站在道旁,戀戀不舍的回頭看了一眼生活了許久的土地,最後把心一橫,與家人一起上路了。
他是潁川郡人,在韓王的號召下離開潁川北渡黃河,到達了六郡。
他很慶幸。
因為潁川不斷有消息傳來,楚、漢在那片地方交戰。留在潁川的百姓都飽受戰爭的摧殘。一部分人不得不鋌而走險,越過很多地方,渡過黃河追來了河北。
彆的都不好使,還是韓王仁義。
相比於留在潁川的同鄉,他們這些跟著韓王一起遷徙的潁川人都太幸福了。
但也有個問題。因為六郡土地太狹,人口過多。雖然朝廷鼓勵開墾荒田,但田還是少。新開墾的田地產量也少。
當然,就算是這樣。他們的生活也還不錯。冬天有衣服穿,有一口吃的,生病了還能請的起醫者。
這都是因為大王仁厚,盤剝百姓少。農民家家戶戶一年辛苦勞作之後,還能餘下不少。
就能吃飽喝足,有滋有味了。
這要是放在以前秦國。秦國的官吏恨不得敲骨吸髓,把他們全部變成牛馬,隻給最基本的生存物資。
讓他們隻知道當兵打仗,種田上供,生更多的牛馬。
哎。
他想一想以前的生活,都覺得滲人。
總之他到達汾陽之後,雖然土地分的少,但全家生活不愁,感覺很幸福。
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他這一代人這點土地足夠了,但下一代人呢?同樣因為韓王仁厚,他的兒女隻要不生病,不出意外就能養大。
相比於貴族,普通百姓的孩子皮實。隻要能填飽肚子,養大的概率很大。
一年生一個孩子,十年就能生七八個孩子。下一代人如果長大,這點土地就不夠種了。
他得想辦法弄到更多的土地。而現在朝廷下令,讓他們前往邯鄲郡。
因為曆年戰亂,邯鄲郡幾乎是十室九空。無主之田多如牛毛。而且土地肥沃,土地平緩。
百姓有多大力氣,就可以開墾多少田畝。
這讓他很心動。
雖然搬遷土地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但他有上一次搬遷的經驗,倒也不是特彆抗拒。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韓王。
韓王之威望,深入人心。他相信自己去了邯鄲,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就能生活的更好。
就能.......
跟著韓王走,不會有錯。
“呼。”曹敏深呼吸了一口氣,收起了心中的雜念,拖家帶口一起上路。
相信韓王的百姓多如江中之魚,渴望更多田地的百姓更不用說。
想要去邯鄲居住的百姓先聚集到亭、鄉、縣城,然後在官吏的帶領下前往晉陽會合。
這些百姓搬遷去了邯鄲,留下的百姓也是歡天喜地。
六郡太擁擠了。這部分百姓遷徙走,留下的土地就能讓剩下的百姓獲得利益。
這場搬遷,無論走了的百姓還是留下的百姓都很支持。
曹敏全家跟著官吏到達了晉陽,隨即休整了三天時間。
官府不僅安排了營地,還準備了木材,禦寒衣物,甚至還有醫者、藥材。
如果有人生病就儘量救治,救不回來就沒辦法了。
三天之後。曹敏與太原郡的七八萬人一起離開晉陽,前往邯鄲。
與此同時。河東、河內、上黨等郡的百姓,先行一步前往邯鄲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