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卿以為如何?”韓嬰問張耳道。
張耳想了一下後,才對韓嬰行禮道:“大王。右丞相所言之事,臣大多覺得讚同。唯獨設置都督,臣覺得不妥。”
張蒼看了一眼張耳,沒有說話。
群臣很多人若有所思。
韓氏的丞相以右為尊,因此是張蒼在主持朝政。張耳在以前幾乎是一言不發。但如今......
左丞相不甘再做個看客,而想做事就會與右丞相爭權,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韓嬰覺得這是好事。自從滅亡燕趙之後,他就委任張耳原來趙地的政務。但這隻是暫時的差遣。
不可能讓張耳一直處理趙地的政務,該歸屬朝廷。歸屬朝廷之後,張耳難不成又要做個清閒丞相?不如讓張耳與張蒼一起使力氣。
二人都是才乾之臣,讓他們磨合磨合,沒準能頂一個管仲或蕭何。
至於張耳的反對,韓嬰先是怔愣,然後醒悟過來。說道:“卿以為都督七郡之兵,權力過大嗎?”
雁門、代、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七郡都是邊郡。
七郡七萬精兵。
其實力與燕國相近。對事不對人,把這麼大的官職交給一個人,也確實不穩妥。
張蒼還是沒有說話,連表情都沒有變。他當然知道這不是很穩妥,但是匈奴過於強大。要是韓與楚、漢在南方交戰,匈奴數十萬人忽然南下,七郡各自為戰,被匈奴人突破長城,那就糟了。凡事有兩麵,此事也是一樣。
張耳點了點頭,說道:“大王以秦國製度為根基加以變化,成為韓氏製度。不封侯,不封君,而以郡縣為基。設置都督七郡之將,豈不是再立一個燕王?臣以為不妥。”
頓了頓後,他才又說道:“長城距離巨鹿不遠。如果匈奴人真的南下,快馬數日就可來到巨鹿。等事發了,大王再派人督軍七郡也不遲。平日裡督促諸郡將,郡守加強防備便是。”
韓嬰想了一下後,微微頷首。也行吧,快馬確實很快就到了。平日裡郡守們加強防備,就算各自為戰,也能守住一時。
但他先看了一眼張蒼,尊重張蒼的感受。
張蒼對韓嬰躬身一禮,沒有說話,但意思很明顯了。他並不因此而怨恨張耳。
張耳也看見了,心中呼出了一口氣。他想做事,但不想與張蒼爭地位,更不想得罪張蒼。他對自己有很清晰的認知,就算他努力一輩子。也比不上張蒼在韓嬰心中的份量。
他隻是想分點權力,做點事。
韓嬰同意了張蒼的建議,也同意了張耳的反對。在北方設置郡將,但不設置燕國都督。
現在戰亂之世,國家大事以軍事為先。但不代表沒有其他事情。
設置郡將隻是重頭戲。隨即還是張蒼發言,與韓嬰說了其他政務。
比如對秦王留下的直道進行修繕、加強,增加直道長度。在燕趙推廣四輪馬車。增強燕、趙,燕趙、六郡的聯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增加物流速度。
與六郡一般,以孝廉、茂才、征辟的製度,在各郡選拔人才入朝做官。
建立學校。
鼓勵農桑,鼓勵手工業者。
開更多的邊市,增加與匈奴的貿易等。
張蒼說了很多的事情,韓嬰全部答應了。也讓張耳負責其中的一些事情。
等所有事說完了,也到了深夜。韓嬰讓人取來了大氅,為每一個重臣送上了溫暖,派人送他們離開了王宮,前往新的官邸。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候都很清閒,但離了我又不行。韓嬰感覺到雙腿發麻,一時間站不起來,招呼了韓談扶起自己。並吩咐道:“遣人去看看,椒房是否已經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