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城外大營是臨時搭建,相當之簡陋。
但是校場足夠大,能容納下十萬人。
有一座木頭搭建的點兵台。
點兵台的左右兩側,各插著一杆“韓”字旌旗,今日風頗大,吹的旌旗獵獵作響。
在軍隊集結之後,大將彭越率領數百名重甲騎兵來到了校場。
戰馬嘶鳴,馬聲蹄如雷。騎兵連麵罩都拉下了,仿佛鐵人一般。氣勢無比強悍。
許多齊國士卒在城牆上見過韓軍重甲騎兵,當日深受震撼。今日再見,仍然覺得震撼。
他們足有十萬人,但麵對彭越的數百人,卻顯得軟弱卑微。
彭越來到點兵台後方,翻身下馬後跺了跺腳,按劍登上了點兵台,目視前方十萬之兵,撇了撇嘴表示不屑。
都是強壯勇士。
但齊國的軍隊在諸田的率領下,卻如雞狗。
土雞瓦犬啊。
“我懶得管他們,但誰叫我是上將軍呢?”彭越心中無奈。他的地位高,名氣大,鎮得住。
所以解散齊國軍隊的事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有時候名氣大也不是好事啊。
“我可是上將軍,大將彭越。”彭越無奈之中又有些得意,昂首挺胸,深呼吸了一口氣後,對身旁的親兵下令道:“你們散去四方,告訴所有齊軍士大王的命令。”
“是。”親兵大聲應是,轉身下了點將台,然後百餘親兵散開,大聲宣布王命。
十萬齊軍士卒頓時騷動起來,但很快又安定下來。
大部分人都露出喜悅之色。
韓嬰不僅讓八成士卒解甲歸田,還願意付給遣散費。給予士卒一定的糧食、銅錢、粗布,讓他們帶回家。使得他們的軍旅生涯,不至於什麼也沒有剩下。
這......真是仁厚啊。
諸田對他們可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而且八成歸家,二成留下。
想回家的人高興,想留下的人也高興。
“不知不覺,我已經離家二年。以為必戰死沙場,沒想到竟然能回去。蒼天待我不薄啊,大王仁厚啊。我能在父母膝下儘孝,能看兒女長大了。隻是我離家時,兒女還小,不知道兒女還認不認得我?”
“我貪生怕死,如果不是齊國朝廷強征我,我絕不願意從軍。如今好了。韓王放我歸家。哈哈哈哈。不,是大王,大王仁義。”
“韓王仁義善戰,韓軍強健。大丈夫在世,當立功名,取富貴。我想留在軍中,做那不歸家的二成人。隨從韓王作戰。”
“韓軍雖然強盛,但畢竟少。齊國的土地又廣。楚王雖然戰敗,但仍然壯如熊虎。齊國需要壯士保家衛國。我身強力壯,又精通戰陣。還是留下吧。”
點兵台上,飛揚的旌旗下。彭越看著迅速安靜下來的齊國軍隊,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齊國的軍隊是烏合之眾,但還算聽話,也不算一無是處。
隨即他又下達了命令。
他先讓官吏統計了誰想解甲歸田,誰想留在軍中。
光這一項,就統計了一天的時間。
結果有七萬人選擇歸家,三萬人選擇留下。
這讓彭越非常的滿意。
他讓官吏明日就按照名冊、籍貫,把選擇解甲歸田的人組織起來,發放糧食、銅錢、粗布。讓他們以籍貫為隊伍,各自遣散回家。
派人征兵,得監視壯士,以免壯士逃亡。
解甲歸田就不用了,壯士還能不想回家嗎?
都高高興興的回家與妻兒、父母團聚吧。
在放歸了七萬人之後,彭越把剩下的三萬人挑挑揀揀一下,選出精壯又善戰的士卒,留下二萬人。遣散了一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