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花堂還住在花圃裡,不舍得挪窩。
裴之到花圃的時候,老爺子圍著件軍大衣,正坐在輪椅上刷玻璃罐子和工具。
這些都是做花茶存花茶用的。
他行動不便,怕等花期到了收拾不出來,隔三差五就拿出來洗刷洗刷。
姐弟倆和老爺子聊了一個來小時,順便還幫他把家裡好好打掃了一下。
老爺子的兒子定居在外地,本來是要接老爺子去外地的,但他離不開他的花,死活不去,這事也就做罷了。
劉花堂守了一輩子花田,做了幾十年花匠,孩子小時候把花當藥材賣,孩子再大點就把花賣給城裡的花草販子,後來又是賣花茶給裴之。
他行動不便以後就很少出門了,所以能跟他說話的人也少了,年紀大的人,就是愛絮叨,沒人聽他的話,他隻能說給花聽。
裴之姐弟倆一來,他自然就打開了話匣子,絮絮叨叨的跟姐倆講著那些老掉牙的花匠故事。
他說家裡幾輩人都是花匠,都有祖傳的養花手藝,他說他打小就喜歡蒔花,他說他靠著這兩畝半花田養活了一家人,他說在花田裡守了一輩子,等老了也得葬在花田才算圓滿。
裴之看著他絮絮叨叨依舊不停歇的手,聽著他的遺憾和失落,隻覺得心裡又酸又澀。
他是個普通的老花匠,認識他的人不少,可知道他故事的人不多。
他的一生沒有跌宕起伏,隻有這兩畝半花田和開不儘的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裴之想讓所有的人都看到劉花堂的花。
兩名內容總監對裴之這個創意提出了幾個問題
首先,劉花堂的花田不在本地,老人家年紀大肯定也不能自主拍攝素材,所以得專門給他配個攝影師,可是公司裡的攝影師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誰也不能刨出去。
其次,劉花堂年紀大了,說不定一場大病或者意外人就走了,到時候他們的拍攝成本收不回來怎麼辦?
再有,這畢竟不是短線拍攝能做到的,需要大量素材,隻種花的話,素材會不會太單一了?
“你們考慮的對,簽人的話,風險是大了點,那這樣,我們短期合作,先拿劉老爺子做示範拍幾期視頻出來試試,拍他施肥種花,剪花骨朵賣花,做花茶賣花茶。
拍慢生活慢節奏。
如果效果還行,我們就做成一個係列。
有養花的,有做竹編的,有刺繡的,有木匠鐵匠,造紙匠,總之就是各種各樣的手藝人。”
“我覺得裴總這個主意非常好,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年前中辦剛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我覺得我們這一係列,完全可以照這個主題來做。
不隻是匠人,也可以選擇民俗藝術家。
當然,如果能請到些非遺的傳承人更好。”
圍繞主旋律,沒有人會不同意。
對比網上那一群非主流網紅,裴之這個提議,明顯更高雅。
說乾就乾,裴之先給劉花堂打了個電話,說想讓人去他花田拍他種花的視頻,劉花堂聽不懂她什麼意思,但也沒有拒絕。
兒子孫子都不在家,他自己守著花田偶爾也會無聊的,來個人跟他說說話,做個伴,挺好。
管他拍什麼視什麼頻。
沒有人可以從容麵對死亡,他也怕哪天突然起不來了連個救護車都沒人幫忙叫,更怕有一天人都臭了還沒人發現,那多丟人啊!
公司裡的攝影師都不能動,裴之乾脆就讓人事在網上招了個,二等藝術院校攝影係的實習生,勉強算是科班出身。
一個月三千八,管吃管住,實習給蓋章。
小夥子李升麵試通過後馬不停蹄的扛著行李就上崗了。
喜歡罵罵咧咧穿零六,開開心心擺地攤請大家收藏:()罵罵咧咧穿零六,開開心心擺地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