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放學,裴之、元元、李樹、路塞四個人在教室裡寫作業,下個周五月考,這個周的作業就多了點,四個人在教室待到晚飯預備鈴才走出教室。
背上書包,騎著自行車去吃飯。
粥鋪的粥吃膩了,裴之提議一起去吃川菜。四個人一起去了川菜館,一人一道自己愛吃的菜,加一份西紅柿雞蛋湯。
吃飯的時候裴之說要去店裡看看,開業了五天還沒對過賬,趁著今晚客流少,乾脆去盤盤賬補補貨。
路塞對裴之的店很感興趣,執意要跟著一起去。
元元和李樹去二樓看書,路塞在一樓看那些飾品和護膚品,裴之在用計算器算營業額。
除去衛生巾、筆芯、作業本這些不賺錢的商品,五天的營業額累計4965.5。
裴之把賬本重新統計一遍,又把店裡的貨重新盤了盤,數量和賬本都對的上,裴之很滿意。
手鏈耳飾,唇蜜護手霜,手賬本明星畫報,這幾樣貢獻了七八成的營業額,裴之把賣的最好的幾樣都列了單子,賣的好就得多進點。
樓下的花了一個多小時清點完,裴之又上了樓。
她特意設置的"免費閱讀區"雖不設門檻,卻深知少年人的自尊心如同春溪上的薄冰,易碎。
所以,在樓梯轉角處,裴之定了個實木的小箱子,箱麵貼著的牛皮紙上,工整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醒目:"眾籌募捐箱——每一分錢都會用來購買書籍試卷。"
裴之腳上的繡花布鞋踩過房間的木質地板,發出輕微的吱呀聲。
她翻開閱讀區桌麵上的試卷,或許是剛開放不久,試卷保管的還很好,翻閱的痕跡並不明顯。
一旁的紙箱敞著口,泛黃的草稿紙碼得整整齊齊。
箱身貼上了草稿紙的‘說明書’"免費取用,供做題演算。懇請珍惜試卷,讓知識溫暖更多人。"
三個年級,初一七科,初二八科,初三九科,一共才二百二十本試卷,其中還包括重複的,細算下來,每個科也就五六本而已。
裴之想起之前去省城參加朗誦節目的時候,有幾個濰坊和青島的學生抱怨他們學校學習壓力重,學校的試卷多的嚇人。
或許,可以讓他們幫忙搜集一些?
裴之雖然當時都留了他們的名字和學校班級,但時隔許久突然聯係,會不會太唐突了?
臉皮厚,吃個夠。裴之撓撓頭,去樓下拿了本信紙,打算給他們幾個寫信。
鋼筆尖在信紙上洇開最後一個句號時,裴之甩了甩發酸的手腕。
“同學你好,展信佳,我是裴之……”
從演播廳初遇的回憶起筆,到開設免費閱讀區的初衷,再到希望對方幫忙搜集試卷的懇切請求,最後表示如果有能力幫忙搜集請先回信,裴之會把試卷複印費寄過去,刪刪改改,一共不到五百字。
濰坊、青市、濟南三座城市的九位同學,四名初三生已經步入高一,隻能將求助信寄給另五名學生了。
至於他們能不能收到信,會不會幫忙,儘人事,聽天命!
學校的晚自習放學鈴響起,裴之的第二封信剛謄寫完。
她喊醒沉迷在書中的另外幾個人,“走啦走啦,回家啦!”
一樓已經沒有客人在了,王春苗正在忙著拖地。
四個人和王春苗告彆後就騎上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