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後,裴之撥通了李樹的電話。幾乎是秒接,聽筒裡傳來熟悉的聲音:“喂,咋啦,找我有事?”
“你乾啥呢?”
“我在收拾行李,”李樹的聲音中裹著一絲低落,“明天要去義烏了。”
“你要是過得不開心,就跟老楊打電話,讓他想辦法把你接回來。”
“嗯,到時候再說唄!”
送走李樹後,姐弟倆又窩家裡待了兩天,倆人默契的都沒有提及回老家的事兒,畢竟老家沒電腦。
裴之的小說稿上傳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撲了。
裴之早就有心理準備,她隻是多活了兩年又不是多活了兩輩子,一下子就寫個大爆文那是癡人說夢!
姐弟倆的生活簡單得如同一條直線。
在家玩電腦,去精品店看書,兩點一線,倒也自在。
一放寒假,二樓閱讀區的人比之前多多了。
八八九歲的小學生、青澀的中學生、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大學生,還有步入社會的青年,形形色色的人都在這裡尋得一方靜謐。
開業時候有六百多本書,這小半年陸陸續續又添置了四百多本,書架現在不說擠得滿滿當當但也差不多了。
偶爾有人來捐書,裴之都讓王春苗都登記上了,有機會就公開致謝。
還有熱心人捐贈了一些初高中的試卷,二樓的閱讀區是越來越成規模了。
裴之深諳“千金買馬骨,高薪攬人心”的道理,王春苗和周冉每個月都能拿到三四千的工資。
這個工資在這個時候真不算低,兩個女生都非常有乾勁,店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賬本也記得清清楚楚,裴之每次盤賬都很舒心,小差錯幾乎沒有,她真是省心極了。
瀟灑的日子過了六天,趙喜梅的電話打破了平靜。
她明天回家,問姐弟倆啥時候回去。
馬上祭灶節,盤算著也該回家了。
姐弟倆下午就收拾行李回家了。
精品店進貨的時候給元元捎帶著買了兩件帽子,一個黑白配色熊貓,一個棕色小熊,圍巾也搭配的同色係。
元元比剛來的時候白了不少,臉頰也養出了嬰兒肥。
穿著趙喜梅買的長款羽絨服,蹬著馬丁靴,戴著熊貓帽子,係上黑白圍巾,儼然成了個清秀小少年。
看著擁有巨大改變的元元,裴之滿心都是欣慰與自豪。
回到家卸掉綁在後座上的行李把衣服歸置歸置,再打掃一下半年沒用的書房。
晚飯裴之炒了個醋溜白菜,蒜黃雞蛋,用地鍋燜了一小鍋玉米糝。
蒜黃是胡同口的東東媽自己發的,裴之回家正好撞見她。猜到家裡可能沒菜,東東媽就抱了六顆大白菜和兩把蒜黃送家裡來了。
裴之好久沒吃過蒜黃了,一看到東東媽送來的菜,也沒客氣,接過菜順手塞給她兩大把從縣裡三信廣場買的巧克力糖。
飯後,姐弟倆便窩進書房看書。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書籍幾乎是唯一的娛樂。
九點座鐘響起,姐弟倆各回各屋睡覺。
第二天早上七點多,裴東順就來敲裴之家的門。
裴之住在後院,大門在前院,聽不真切,裴東順昨天還在趕集,今天嗓子還有點啞,喊了幾聲見還沒人來開門,就掏出手機給裴之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