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六早上四點多,姐弟倆早早起床跑饃店等新出爐的豆沙饃菜饃和花糕,去晚了排不上隊。
在饃店等到七點多,倆人扛著兩大包饃饃回家。
四十個豆沙棗泥餡,四十個蘿卜豆腐餡的,二十個韭菜雞蛋粉皮餡,二十個豆芽肉餡,兩個花山,兩個花糕,過年的饃饃算是備齊了。
“姐,為啥彆人家都做這麼多饃?我聽說有的人家,吃到最後饃都長毛了。”
“長毛怕啥?揭了皮,溜蒸)透,一樣吃。”
“那為啥不吃新鮮的?”
“我哪知道?多少年都這樣過來的,你光看饃長毛了,都沒想想,過年的剩菜都夠吃到正月十五了!”
“剩菜吃多了也不好。”
“沒事,最多拉兩天肚子,就當排毒了。”
“……真狠!”
裴之聳聳肩,“咱家今年菜備的少,饃也不多,吃到初七初八就差不多了,正好到時候咱也該走了。要是讓你嬸子備菜買饃,你試試,能讓你吃到二月二。”
回到家後,裴之蒸了碗臘腸,炒了個醋溜白菜,就著新買的饃饃,吃完了早飯。
吃過早飯,她套上軍大衣,騎車去了縣裡,過年了,該盤賬了。
先去的美甲店,生意照常爆滿,把給店員們帶的禮物分了分,又拐去了精品店。
先給周冉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後開始分發禮物。
禮物發完以後,就上了二樓,二樓閱讀區現在有接近兩千六百多本書,除了原來的書架,牆上也都釘上四方書架,總之,空間利用最大化,塞得滿滿當當。
精品店美甲店運營狀況良好,裴之也就沒有多費心,財務都是一季度一結算,過去的三個季度,兩家店共計給她創造了24.2的利潤,很好很好了。
在二樓待了會,裴之又下樓找周冉說話,“冉姐,二樓的那個簡包裝的衛生巾是不是賣的不快了?”
周冉低頭想了想,又翻了翻賬本,“對,是賣的不快了,跟去年比,銷量是減了。
去年三四個月進一次貨,今年這都年底了,才進了兩次貨,差彆還是蠻大的。”
裴之去樓上拿了一包下來,撕開仔仔細細檢查了一下,“質量目前看起來沒啥問題,我先拿幾包回家,自己試一下,看看是不是質量有問題了。”
周冉搖了搖頭,“應該不是,我一直用的都是這個,沒感覺有啥不同。可能,是學生消費水平提高了?不光衛生巾,免費的筆芯消耗也少了,但是咱們店人流量也沒降啊,營業額還是那麼多。”
裴之笑了笑,“這是好事,說明學生們生活質量提高了,挺好。”
裴之從精品店出來,推著車子慢慢走到楊老先生的診所前。
診所的位置還在原地,隻是往日斑駁的朱漆木門變成了明晃晃的落地玻璃,裝修工人的電鑽聲刺破寂靜。,
裴之的目光被玻璃門上方搖晃的紅色條幅勾住,“新店開業,滿38送10個雞蛋”,也不知那兩張“寧可架上藥生塵,但願世上無疾”的木牌,這會兒躺在哪個廢品堆裡。
老先生總愛坐在藥櫃前的竹椅上,劈啪劈啪的打著算盤,邊混著竹椅咯吱咯吱的響聲。
而如今,取而代之的將會是進門時刺耳的“歡迎光臨”電子音,短促冰冷,在玻璃牆內生硬的碰撞回響,新舊聲響交織,割裂得仿佛兩個世紀。
青磚覆新瓦,舊符換桃枝,這世間的新陳更迭,原就是常事。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牛肉湯店,掏出在家洗刷乾淨的保溫桶,打包一桶牛肉湯,買上十塊錢大餅,挖兩勺店家自製韭菜花醬和鮮辣椒醬,慢悠悠的騎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