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家都充滿期待地望向道祖,想知道他對當前局勢的看法。
鴻鈞並未理會眾人的揣測,平靜說道:“天地孕育萬物以養人,人卻無以為報,加之因果交織,於是天道之下便有量劫輪回,讓人將畢生修為回饋天地,亦以此化解自身的因果。”
聖人們聽後,若有所思,各自低頭沉吟。
量劫的到來確實緣於此,這一點大家心中都已明了。
鴻鈞接著道:“盤古開辟天地,世間有先天靈氣孕育,於是先天三族現於洪荒。
待先天靈氣耗儘,先天三族便離世而去。
此後不周山生成後天靈氣,妖族得以興盛。
然妖族繁衍日盛,因果交織複雜,終將迎來大劫,以清償眾生因果,化解靈氣隱患。
不周山乃天地支柱,理應源源不斷地生發靈氣,滋養洪荒萬物。
然而,不周山注定崩塌,此乃天道所定。
丹青以建木補全不周山,並修複其瑕疵,使其靈氣更加充沛,為洪荒帶來一線生機。
自此,大勢扭轉,三千大千世界應運而生,洪荒由此繁衍開來。
如此一來,無量劫數得以延緩,甚至可能徹底消弭,實為眾生之福祉。”
鴻鈞話音剛落,眾人無不震驚。
眾人皆瞠目結舌。
誰也沒想到,張丹青竟成就如此浩大的功德。
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連聖人也不例外。
誰能料到,張丹青的功德如此深厚,其中究竟有何玄機?
張丹青聽罷,陷入了深思。
不周山崩塌乃天道注定之事,而天道聖人對此自是洞悉。
因此,天道聖人試圖摧毀不周山的行為並無過錯。
天道聖人能夠領悟天道本意,所謂逆天或不逆天,他們心中自有分曉。
即便毀滅一座不周山又如何?即便是執行滅世,隻要天道允許,亦無錯處。
這些道理,張丹青早已明了。
他追求的是眾生的命運。
鴻鈞所言的無量劫永消,意味著這一紀元的眾生有望永恒存續。
這才是關鍵所在。
這就是鴻鈞稱其為眾生之福的緣由,這是眾生之福,而非聖人之福,二者之間有著本質區彆。
對聖人而言,洪荒天地並不重要。
但對眾生來說,卻至關重要。
若非此次張丹青用建木修補不周山,穩定乾坤,那麼隨著量劫的推進,聖人必將實施滅世之舉。
若滅世之舉得以施行,縱使張丹青成就諸多偉業,縱使帝俊太一掌控洪荒,這一切都將歸於虛無。
無論是冥河,還是其他任何人,皆不再存於世。
天地重開之際,六聖將重塑乾坤,新世界應運而生。
這個世界或許不再名為洪荒,它可以是九州大陸,或是九天十地……任由六聖賦予其名。
新生代的人們將在此間出現,而洪荒世界的往昔眾生,除非在聖人間提及,否則再不會有人知曉。
甚至,他們將不會投胎轉世,宛如流星般消逝,永不複現。
若將時光延展至未來無數劫難之後,即便曆經萬億年,六聖依然留存,而洪荒世界的生靈,包括張丹青,都將徹底湮滅。
假若張丹青未能得道,在漫長歲月裡,或許通天偶爾會憶起,在自己修行之前的某個時代,有一位親傳弟子,名喚丹青……
鴻鈞所言雖簡,卻意義深遠。
這時,女媧向鴻鈞請教:“請問師尊,這不周山之難,應歸咎於誰?”
此問直指責任歸屬,意在找出罪魁禍首。
瞬息之間,眾人目光齊刷刷投向鴻鈞,期待他的解答。
鴻鈞環視眾人說道:“不周山之劫,本是注定。
巫妖三戰,此山理當傾覆,卻未毀,此劫仍在延續。
無論誰策劃了這場劫難,都順應天命。
盤古大神誅殺三千神魔,便有三千怨念需複仇,此乃天數。
通天與丹青所修,乃是天地一線生機,故助不周山尋得生機而成功。
那些與通天、丹青為敵者,亦為此生機劫而努力,此為成全之德。
因此,此大劫純屬天數,無人違抗天意!”
鴻鈞一番話定了此劫的性質。
張丹青聽罷,並未多語,這在他意料之內。
鴻鈞如此定論,老子等聖人麵無表情。
因為他們既然敢行動,就早已胸有成竹。
他們所求的是爭奪眾聖氣運,而張丹青守護的是天下眾生的氣運,這是本質上的差異。
然而從天道的角度看,縱使諸多聖人都被重視,但從名義上講,皆需將眾生置於首位。
就好比眾多官吏口中高呼著為人民服務,這便是先天的大義所在,也是張丹青功德的根本。
鴻鈞注視著張丹青,開口道:“此番張丹青立下救世之功,應享有萬劫不朽、與世同尊之榮耀!”
“嘩......”
這是鴻鈞第三次宣布此事,頓時震撼了所有在場之人,連帶著諸位聖人也無不震驚地望著張丹青。